有一次我问:你天天对着这么多的面相,你觉得什么是相由心生。

  • 1、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 2、4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 3、快乐,源于一颗感恩的心掬一捧清水在手.月亮就会笑在你的掌心。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所以,今夜的月亮,明天能不能挂在天上又如何呢?快乐原本就是如此的简单。
  • 4、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高最美的境界。
  • 5、考试就像称体重,不会一两天忽然加重了多少,也不会忽然一两天减轻了多少。像称体重那样应对高考,你就不会发挥失常,该考多少就一定能考多少!
  •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 6、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 7、4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 8、禅门中有句话,叫做心空及第归,说空并不是轻易的就能空,想空却往往和空存在巨大距离,所以需要规范自己的那些矫情和强迫症,生活需要从容,心地需要平和,但不是消极,而是用一种积极和乐观去改变心态,观察生活。#延参法师禅修讲座#
  • 9、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 10、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 11、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 12、禅门中有句话,叫做心空及第归,说空并不是轻易的就能空,想空却往往和空存在巨大距离,所以需要规范自己的那些矫情和强迫症,生活需要从容,心地需要平和,但不是消极,而是用一种积极和乐观去改变心态,观察生活。#延参法师禅修讲座#
  • 13、净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干倒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希望得到越多越好,以至于心中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 14、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 15、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 16、2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 17、1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 18、2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 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 19、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 20、那些生活中的艰辛曲折,看得破,便走成了人生的风景,想不透,也不过是在自我的纠结里活成了一场折磨。人生的幸福,也就在于面对世事纷扰,自己如何着眼、如何用心。
  • 21、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 22、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 23、我们的言行当常随顺身边的朋友,内在的本性当以正直善良为标准,如果要长久利益自已,那么适当时候帮助他人就是诀窍。
  • 24、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 25、40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 26、没输过的人,最后往往会输得一塌糊涂;没摔过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来;没体会过饥寒的人,贫困往往会成为你的归宿;没历经拼搏的人,属于你的往往来的快去的更快。什么被你轻视了,终会被你看重;你专注于一个方向,终究要比别人走得远些。花香,常在夜色中;奋进,常在孤寂里;成败,常在路途上。
  • 27、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 28、人生随缘,便会活得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弘一大师
  • 29、1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懈怠众生亘涅盘三祗。
  • 30、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 31、3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 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著菩萨也说:
  • 32、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著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痛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 33、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始终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那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快乐。
  • 34、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如池边老鹭,无鱼而萎灭。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卧破折弓,悲欢于过去。
  • 35、父子与亲戚,莫能为救护,彼为死所制,非亲族能救。了知此义已,智者持戒律,通达涅磐路——迅速令清净。
  • 3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 37、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 38、3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 39、没输过的人,最后往往会输得一塌糊涂;没摔过跤的人,跌倒了往往爬不起来;没体会过饥寒的人,贫困往往会成为你的归宿;没历经拼搏的人,属于你的往往来的快去的更快。什么被你轻视了,终会被你看重;你专注于一个方向,终究要比别人走得远些。花香,常在夜色中;奋进,常在孤寂里;成败,常在路途上。
  • 40、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可缺少安详的心。
  • 41、4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 42、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前。”
  • 43、3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 44、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 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浩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 45、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浩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 46、我们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佛陀曾经很清楚地告诉过我们:幸福和快乐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忧虑源于利益自己。无著菩萨也说:"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于自乐他痛苦,修正换是佛子行。"
  • 47、2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 48、我们的言行当常随顺身边的朋友,内在的本性当以正直善良为标准,如果要长久利益自已,那么适当时候帮助他人就是诀窍。
  • 49、那些生活中的艰辛曲折,看得破,便走成了人生的风景,想不透,也不过是在自我的纠结里活成了一场折磨。人生的幸福,也就在于面对世事纷扰,自己如何着眼、如何用心。
  • 50、如果让心随自己的欲望摆布,我们便会意志狂乱而无法自我掌握??心控制得当,能够自我主宰就能够得到安详快乐啊。
  • 51、阳光不再灼热,枫叶染红了小道,这个轻易撕扯情绪的季节,感伤、回忆的路口随处可见。一边是残荷枯梗,池水寂寞,一边是芙蓉妖娆,红白并蒂,两个极为对立的画面相互融合,散发出一种不可诉说的禅意。萍聚萍散,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切爱与痴都显得漫不经心,悄无声息。
  • 52、3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 53、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 54、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面对无心犯错的人,要知道,他正陷在深深的内疚中,这时哪怕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轻轻的安慰,都足以融化他心里的冰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