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品赏析:这首词写清明时节的江南春色,抒发了作者南渡后孤独苦闷的心情。上片写清明多雨时节景物清冷,突出作者心情寂寥,下片写出了江南春日的勃勃生机,但无知己一同游赏,对此更令人神伤。全词写景抒情,明白晓畅,体现了朱敦儒词作的特色。
  • 2、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5、古诗(shī)村(cūn)居
  • 全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6、全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7、感谢进入“南开五马路学习家园”
  • 8、生词字帖|古诗词字帖|写作指导
  • 9、作品赏析: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颔联表面上看是恼人的春,实际上是让诗人惊心的"闲"。颈联的"夸"与"斗"两字生动传神,用拟人手法凸显春天的生趣,同时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被贬愁绪与眼前的大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希望回归自然、脱离世俗的愿望。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 10、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11、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 12、②教师播放音频范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感悟节奏,感知作者感情。
  • 13、他三十六岁便高中进士,考了个状元,而且是浙江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此后的贺知章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 1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 15、【咏柳古诗的意思全解】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 16、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 17、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 18、期末复习题(组词、填空、古诗、看图写话)
  • 19、【清明古诗意思全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0、拓展延伸、课堂升华
  • 26《方帽子店》微课、知识点、练习
  • 21、26《方帽子店》微课、知识点、练习
  • 2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 23、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 24、感悟:独自在外的人在节日时是倍加想家的
  • 25、“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 26、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 27、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28、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 29、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30、《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 31、拼音(shī)拼音(cūn)
  • 32、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 33、生词字帖|古诗词字帖|写作指导

  • 34、③“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 35、单元达标AB卷测试卷及答案
  •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36、“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3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乌衣巷》
  • 38、全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39、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40、古诗(shī)村(cūn)居
  • 41、一叶舟:像一片叶子飘在江上的船。这里指捕鱼小船。
  • 42、多媒体画面呈现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观图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到诗歌所营造描摹的意境中,降低理解诗歌内容的难度;
  • 43、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同步练习

  • 4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4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
  • 46、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47、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
  • 4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王维,诗中描写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 49、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 50、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 51、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 52、《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 53、“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 54、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 55、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 56、【咏柳古诗的意思全解】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 57、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 58、请您看那一叶小小的渔舟,正忽隐忽现、起伏穿行在滚滚风浪里。
  • 59、任何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壮大,需要多种文化养分的滋养和培育,更缺少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光照。谈起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笔者十分认同中科院院士、中华诗教委员会主任杨叔子讲过的一段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