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 1、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
  • 2、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郭跃辉

  •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课文用几件小事,表现出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 4、尊敬的史亮校长,尊敬的各成员校领导和老师们:
  • 5、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 6、“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 7、㈠字音字形。(20个)
  • 8、(6)删废字:严谨治学。
  • 9、作者引用叶圣陶多次说过的用语主张:“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叶圣陶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
  • 10、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 11、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 12、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对来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

  • 13、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去掉其中的一些副词后前后文本对比阅读,体会差异,感受不同的情感意味。
  • 14、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写叶圣陶给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
  • 15、③“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我”回信的事例,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 16、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 17、“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 18、文章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以下几件事:
  •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19、(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0、④通过品读“副词”等语词,,把握作者情感内核。
  • 21、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 22、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另外,也可以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1)

  • 23、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 2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写叶圣陶先生什么和什么两方面的事情待人宽(帮吕叔湘描标点、修润科本、亲身为客人送行(打拱)、给作者回信)律己严(健行写话风格、重视简洁的文风、写作与工作寻求完善)
  • 25、从思辨的角度解读人物纪实性散文
  • 26、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
  • 27、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28、有几句是描述叶圣陶先生的为人的,我再101教育PPT上有看到: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 29、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 30、指导再次阅第四段:
  • 31、“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 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

    32、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

  • 33、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写叶圣陶给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
  • 34、⑿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 3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2017年本文入选人教社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3课,课文由杨波朗读。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作品名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创作年代1994作品出处谈文论语集
  • 36、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 37、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语文辅导》栏目的方向
  • 38、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 39、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 40、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 41、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
  • 42、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 43、(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44、人物纪实性散文的最突出的文体特征是既有对人物事迹的描述,也有对人物品质的概括,即在“所叙之事”与“所议之理”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着重分析人物事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题是:“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就是对人物纪实性散文文体特征的揭示。
  • 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评价性的语言有哪些?蕴含的生意可以说实话,夜深到现在也是在一个迷人,而且很多事情肯定为我们国家是做出了贡献的。
  • 45、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评价性的语言有哪些?蕴含的生意可以说实话,夜深到现在也是在一个迷人,而且很多事情肯定为我们国家是做出了贡献的。
  • 46、“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47、第一问“我”和老余:投宿,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给小茅屋送粮食并与“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
  • 48、“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 49、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 50、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用语言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雅致。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 51、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 52、叶圣陶先生生前多有主张“课文只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统编教材要求教师注重学习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从过去的“教课文”转变为“教策略”。区别于以往教材,颇让教师纠结的“教学内容的确定”。统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体系化的构建。仔细研读统编教材的助读信息(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导言、文后练习等),能够明晰单篇课文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 53、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 54、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是承上启下的中心句,不管是上文还是下文,将的都是叶圣陶的知行合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