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着各种条件,等待契机,开启自己的梦想人生。

  • 1、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 2、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3、(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4、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 6、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9、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 10、(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4、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6、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
  • 17、(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19、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
  • 20、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
  • 21、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 2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2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 24、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 25、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 26、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 27、巧言令色,鲜亦仁!

  • 28、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 29、忠:旧注曰:近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3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31、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32、(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33、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3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35、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 36、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3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8、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 39、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40、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41、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 42、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4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44、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 4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4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47、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4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49、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
  • 50、(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51、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 5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53、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 54、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55、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