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会有这情况出现我刚才打电话你没听见吗?。
2023-05-01 14:41:26
5432
- 1、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生齐摇头,无人能答)
- 4、(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 5、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6、(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 7、联系《论语十二章》请就此事谈谈我们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 8、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9、《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 10、师:但孔子说,“不愠”,连隐忍在心里的不高兴都不要有,对君子的境界和修养是不是要求很高啊?
- 11、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13、生(齐):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14、⑤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 15、师:用来思考,结果怎样呢?
- 16、师:很好!诗人将心比心,推己及鸟。孩子会在傍晚盼望母亲回家,鸟也会在巢中盼望母亲回家。生命存在的权利,就是绝对价值、绝对标准,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人能够说:啊,那只鸟本来就很想死,所以我打死它,就是成全了它!这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当我们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可以施于人,什么不能施于人。但是,新的矛盾又来了(点击PPT):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就是说他只零买,不批发,呵呵);只射飞鸟,不射归
- 17、(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 18、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0、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 21、(2)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22、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 23、②有:拥有,找到了,掌握了。道:正道,客观规律,软实力(道、德、仁、艺的总称。《论语·述而》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24、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 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26、(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27、(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 30、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 31、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2、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 33、⑤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 34、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 35、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 36、精读课文,分则讲解
- 37、(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38、1子曰:“述而不作①,信而好古,窃②比于我老彭③。”
- 39、(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 4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41、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42、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43、(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 44、再回到第一则,孔子珍惜时间,不断学习思考、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境界,那他这一生的成长发展方向会是怎样呢?顺势导入“十五志于学”一则,看看孔子的人生发展轨迹。需要讨论一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的。
- 45、这一则说的还是学习方法,指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能领悟新的知识。在这里,“温故”和“知新”并重,强调新旧交替的连续性。
- 46、(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 47、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8、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 4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50、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