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过一个比喻,成名太早犹如楼起得太高却没织安全网,越高越危险,如果把持不住,它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去转化。

  • 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2、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果你能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你就会摆脱杂念,享受超脱的生活。
  •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 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7、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8、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10、我认为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12、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 13、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1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 18、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1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20、你若心不急,脚不停,自然走得久,走得远。
  • 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2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2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 25、水是万物之源,可它却滋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同时水处于众人喜欢的低处,所以接近于道。
  • 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27、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
  • 2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29、正所谓“故知之始己”,打败挫折的方法,就是从不断自省开始的。
  • 3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3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3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34、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 3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39、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 4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41、不洗澡的人喷香水也不会有香味。名声和荣誉来自真正的天赋和学识。有德,自然有香。
  • 42、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 4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4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45、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4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 47、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 4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 49、一次性获得老师20年的潜心研究成果
  • 5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5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