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1、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
  • 2、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 3、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 4、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 5、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
  • 黯黯:同“暗暗”;
  • 6、黯黯:同“暗暗”;
  • 7、古诗《咏柳》
  • 8、创作背景: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 9、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10、原文:
  • 11、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 12、明年如应律⑸,先发望春台⑹。
  • 13、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 14、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15、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 16、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 17、早梅
  • 18、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19、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20、《唐诗笺注》: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 21、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 22、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 23、白话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 24、原文:
  • 25、③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 26、译文
  • 27、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 28、咸:都。

  • 29、词句注释
  • 30、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 31、译文
  • 32、“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 33、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
  • 34、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
  • 35、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3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37、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 38、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 39、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 40、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41、赏析:
  • 42、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43、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 4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 45、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46、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47、作者:曾巩
  • 原文:

    48、原文:

  • 49、黯黯:同“暗暗”;
  • 50、译文
  • 51、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 52、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 53、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
  • 54、“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 55、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 56、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