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生命不轻言放弃,过去只可以用来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凡事看开一点,超脱一些,得到的无疑是潇洒轻快的生活。不在意,体现的是一种修养,一种高贵人格,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 1、索达吉堪布著述甚丰,介绍他著作的单子有整整两页,这让我们学界人士都颇感汗颜。
  • 2、贫僧想,在台中宝觉寺,有我的学长大同法师在那里当监院,他曾跟我通信,说他想要办三千人的佛学院,邀约我到台湾来教书。我知道他的言词太过夸大,那时候佛教还没有条件能办千人以上的佛教学院,也就没有跟他回应。这时,因为前途茫茫,也只有去找他商量未来的去路。到了宝觉寺,才知道他在两个礼拜前,因为匪谍嫌疑,已经逃往香港。访友未遇,在台湾,贫僧就再没有朋友、熟人了。
  • 3、此处所说的空性智慧,不像小乘的人无我见解,它是含有大悲心成分的,而在大悲当中,又有证悟的智慧。这些智悲双运的见解与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涵义,说起来虽然这么简单,真要做起来时,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 4、一山清凉,千年佛光。
  • 5、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成。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缘的结果,悲惨的遭遇,也是轮回中无法逃避的恶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亲自参与并种下的。我们要懂得取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在于当下。

    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不是因为价值的迷失,就是因为欲望的过多。
  • 6、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不是因为价值的迷失,就是因为欲望的过多。
  • 7、假如你的邻居是一位年迈的老人,
  • 8、“宗教”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如果从宗教的英文单词religion本身的涵义来解释的话,则佛教也不能算是宗教,因为religion的字义中含有承认上帝存在的意思,西方有些人不认为佛教是宗教,就是由于佛教不承认造物主的存在。而过去佛教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说佛教不是宗教。我认为佛教也不是西方人所下定义的“宗教”,因为佛教向来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
  • 9、我们去了葛丹松赞林寺(上图),我和几个读者去庙里拜佛,并做了布施,一个和尚就突然跟我说,今年要注意,在(路上)安全上,要特别特别注意….要多去做放生的事
  • 10、据说有科学家观察过:当把一个人和一个动物同时关起来,在不给食物的情况下度过几天后,放出来时,两者最先需求的都是食物。动物也找吃的,人也找吃的。
  • 11、少计较,多宽容,知满足,心也就闲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懂得放下,生命才会更加完美。
  • 12、1991年出家,1995年毕业于四川省佛学院,同年圆具。遍能长老学子、戒子。清德长老法子,临济正宗第五十一世传人。教学天台、行遵律仪、住依僧团、修归净土。
  • 13、我们每天打开报纸一看,整版的社会新闻,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杀、盗、淫、妄’。谁不会浩叹人心不古呢?
  • 14、我很好”不是指有了钱、有了朋友、有了人照顾的日子。而是你终于可以习惯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人照顾的日子。我很好”是告诉他们,你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
  • 15、(佛教基础)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 1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虽然我们有信仰者不同的宗教,但我们必须要知道,敬仰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尊重别人的民族传统是最基本的须知!尊重别人是在尊重自己,尤其尊重别人的信仰是在提高自己的素养。
  • 17、控制下捉弄自己的欲望,少谈论下别人的隐私,多检讨下自己的过错,要努力活出简单的人生,才会体悟出快乐的真谛是知足的当下。
  • 18、有信仰的老人面对生老病死时的心态是格外的释然而喜悦,因为有着虔诚的灵魂所以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每一次无常的来临,微笑着善待每一个轮回中的生命。
  • 19、这叫缘分,如果缘分太浅,那么我们就坦然接受,这是他的缘分,随缘就好,强行改变一个的信仰,这不是我所主张的。
  • 20、佛教是科学吗?虽然佛教中的某些观点与科学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将二者画上等号。
  • 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他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
  • 21、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他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
  • 22、佛教是中国信仰的和优良传统的集大成者,
  • 23、人,最好的感觉是自由,只要给心自由了就是最好的解脱!最好的状态是简单,只要给心简单了就是最好的幸福!最好的心态是知足,只要给心知足了就是最好的快乐!
  • 24、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 25、~~~~~~~~~~~~~~~~~~~~

  • 26、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
  • 27、加持洗澡水或一切脏水布施鬼道众生如法吗?
  • 28、(佛教基础)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 29、在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是成功,在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是失败。
  • 30、这是因为创办人大醒法师中风卧床不起,不能语言,住持无上法师是一位头陀苦行的行者,对教育他也不敢闻问,就全权给我负责。大概有六十名学生,四众弟子都有,我请心悟、心然两位法师,一位担任佛学教师,一位担任佛教史教师,我教授国文。其它的世俗学科,皆由当时石油公司研究所几位科学家,如:李恒钺《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的作者、程道腴等人教授。
  • 31、朱莉很少谈及自己的信仰,有报道称她受佛教影响较大,她的左肩胛骨有佛经祈祷的纹身。在对待自己6个孩子的宗教态度上,她曾经说自己和皮特,教育孩子要尊重每一个人。他们的家里,有个书房,里面有圣经、犹太教教律和可兰经等书籍。两人经常带6个孩子前往教堂,寺庙和清真寺等地方,接受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教育,不过是什么宗教,信仰什么,都由孩子自己选择。
  • 32、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 33、像前面说的,很多人把弥勒菩萨当财神供奉之类的情况,一方面体现了弥勒菩萨跟娑婆众生因缘深厚;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让普通人对弥勒菩萨的了解越来越扑朔迷离。
  • 34、当时的国王叫梵摩达,他觉得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三十二相,以后有可能做转轮王,夺走他的国王位置。他非常害怕,于是就想害这个孩子。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弥勒的父母,他们就偷着将弥勒送到了他的舅舅那里。
  • 35、而佛教对真理的认识,恰恰是相反的——佛陀认为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万能的创造者,没有一个主宰者;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苦、空、无常、无我。你可以不信佛,但你不能不信因果,不能不信一切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幻化,一切的生命都是在生老病死之中,一切的众生都因“我”而生,因“我执”而痛苦。佛陀说他只是一个觉悟者,一个发现者。而若是谁发现了这些规律,谁实证了这些真理,谁也就是佛。一切的生命状态,包括人、畜生、天神等,只要你肯去思维真理,去努力修行,你就可以离苦得乐,你就可以成佛。(一般低智能的畜生,需要罪报了结以后,再生

    我们去了葛丹松赞林寺(上图),我和几个读者去庙里拜佛,并做了布施,一个和尚就突然跟我说,今年要注意,在(路上)安全上,要特别特别注意….要多去做放生的事
  • 36、我们去了葛丹松赞林寺(上图),我和几个读者去庙里拜佛,并做了布施,一个和尚就突然跟我说,今年要注意,在(路上)安全上,要特别特别注意….要多去做放生的事
  • 37、华藏寺位居南京侯家桥,距离现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不远,不到两公里。当时里面已经有小小一座织布工厂,还有益华文具店、热水供应站等设施。据说,当初在左近的数条街道土地都是寺方所有,后来住持吃喝玩乐,把它一一的变卖,使得华藏寺蒙受了法门不兴的名誉。
  • 38、(佛教基础)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 39、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 40、因为你有敬畏之心,很多事你都不会去碰,你遇事善良,懂得布施,那么今后你会遇到更多更好的人,诸事也会越来越顺
  • 41、(佛教基础)既然佛教是“无神论”,为何还有众多神佛呢?
  • 42、不要在别人的眼光里找快乐,否则你会变成快乐的奴隶;不要在别人的嘴巴里找尊严,否则尊严会成为你的负担。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只有快乐使生活美好。
  • 4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44、在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是成功,在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是失败。
  • 45、任何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成。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缘的结果,悲惨的遭遇,也是轮回中无法逃避的恶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亲自参与并种下的。我们要懂得取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在于当下。

  • 46、诸如此类的布施及忍辱等行为,都是世俗方面的大悲心。佛法的真正意义,是不仅要这样发心,还要有实际的行动;不仅要从事救灾、布施衣物、看护伤病患者等解决众生暂时痛苦的慈善活动,而且甘愿为众生的解脱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
  • 47、活佛是什么?活佛就是有个很伟大的前世,所以转世为活佛,有个不一样的灵魂,但今生要否成为伟大的人或有所辉煌的成就,就要看自己。都和任何人一样 喜怒哀乐生老病死 但就是有一种使命 就是传达佛陀的佛教文化和佛经的传达者!给众生指导迷茫和离苦得乐的那么一个殊胜的身份!
  • 48、虔诚的祈祷忏悔所有的罪恶,发现自己的心灵如圣水般清净!时刻都要怀着一颗接受得失无常的心,去认识一切都是短暂的拥有,才会感受到活出当下是多么的重要会那么的自在。
  • 49、菩萨告诫世人四大崇高真理:活着就是受苦受难,苦难的起因是欲望,通过彻底的超然脱世(也称浬槃)人也可暂时停止苦难,要结束一切苦难,人必须遵从被称为高尚八重路的途径,八重路对道德品行做出明确规定:1)了解真理,2)坚决抵制邪恶,3)言语得当,不要伤害他人,4)通过行动表示对生活、道德和物品的尊敬,5)所作所为不危害他人,6)努力消除头脑中邪恶念头,7)克己自律(或控制自己想法和感觉),8)精力集中。在有些地方,佛教信仰和做法与印度教和神道教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 50、人生那么短,何必为了不重要的人影响了自己最重要的心情。放下那些非现实的幻想,接受那些无法判断的无常,把心态放如空杯,去容纳更多的善良和宁静。
  • 控制下捉弄自己的欲望,少谈论下别人的隐私,多检讨下自己的过错,要努力活出简单的人生,才会体悟出快乐的真谛是知足的当下。
  • 51、控制下捉弄自己的欲望,少谈论下别人的隐私,多检讨下自己的过错,要努力活出简单的人生,才会体悟出快乐的真谛是知足的当下。
  • 52、阿迷途佛。您好,佛教导我们信佛呢,首先信自己,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我。包括一切众生本来面目都是佛,所以信自己本来是佛,其次,你欢喜哪一尊佛就信哪一尊佛,佛教我们恒顺众生,不强求众生。建议您先看看净空老法师的认识佛教。从认识佛教,认识释迦摩尼佛开始,佛教是他老是人创立的
  • 5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 54、(佛教基础)佛陀出生时说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诸法无我吗?
  • 55、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在释迦教法的听众当中,有着各种不同背景的众生──外道、婆罗门教徒、天人、非人等等。其中以婆罗门教徒为主的很多听众,都持有与实际不符的宇宙观。

  • 56、这里的内容也明确显示,佛陀将度化众生的重任交付与弥勒菩萨。
  • 57、那么,该如何修智悲呢?
  • 58、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 59、佛教教人知足常乐,要学习禅定,乐观进取。依照这样去做,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
  • 60、他还认为:学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个方法都行。譬如净土宗的念佛是方法之禅宗的打坐参禅也是一种方法,但不能认为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算是学佛;同样,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这是两种方法。不能认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认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但这并不是成佛的唯一道路,不修气脉明点也可以成佛。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有些方法可有可无,佛教并没有限定非用哪一种方法不可,但唯一不变的精华,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与大悲,就不能成其为佛法。虽然这是荣森班智达的论点,但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