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弟子:假若有智慧,没有贪欲执着,则能远离一切障碍;应恒自省察,不令行为有所过失,就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既不是修习佛法的人,也不是世俗之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才好。

  • 1、如能断除绮语、说具义语,则生生世世中生在贵族之家,众人拥戴,语言畅达,前后连贯,无有差错,能言善辩并与正法毫不相违。而所说之语相合众人心意,犹如蜂蜜一般。
  • 2、又如一个女孩子,对容貌有着本能的我所执,在未被激发前,还有一种含蓄的害羞感,但若受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我执的膨胀会使她变得十分开放而无所顾忌。想象有一个机会:她打扮得风采迷人出现在大众的场合,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成了人们欣羡的视觉中心。虚荣心追求的效果得到了实现。此后我所执就会由于自我炫耀的满足而迅速升级。于是,她对自我形象的执著更会到达迷恋的程度,以至于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自己的包装和表现,时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3、保护和发展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的命题,但愿藏区的发展在不破坏它的原貌下能保留那些曾经的历史见证和老风貌,这样,今后进藏区想来看看的也有更多乐趣可以选择吧。看到这里,我又多句嘴,那些有进藏计划的童靴们,不要再犹豫了,要来需赶紧乘早,不然今后你懂的,随着交通的发展,估计藏区也是双节景点的那副恐怖模样,想看景发个呆怕是真要做梦去了!
  • 4、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 5、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 6、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一些我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人”––––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 7、南传佛教并无释迦族被灭的说法,释迦族人在佛灭后也有参与后事。据斯里兰卡佛教文献及耆那教文献记载,部分释迦族人为躲避屠杀,从迦毗罗卫城逃到毗发瓦那。
  • 8、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 9、【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二圆满人身之异熟果报208
  • 10、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卡夫卡
  • 11、我们从人道开始再延展到六道一切生命的境界,深深地观察有情生命的苦乐真相。
  • 12、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胆大妄为。因为贪欲的驱使,贪取福物,以用资身;滥用僧食,受用花果;借贷僧物,经久不还;倚仗权势,吞夺信施,如此种种难以尽述。众生可怜,无宿命通,见不到前因后果的关系。倘若能像阿罗汉那样现见过去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定会心惊胆颤、血汗交流,谁会为一点五欲的享受而毁灭自己,去窃取、滥用这能将身心炸得粉碎的重业原子弹——僧物呢?
  • 13、疯狂追逐外境的同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离自己最近的内心。其实至理简明,世界的作者正是我们的心。与恶心相反,这个宇宙中还有善心的存在,它是积极的、清静的、温暖的、光明的、开放的、祥和的,由它所发身语意一切的善业,所变现的永远是安乐的世界。遵循佛陀开示的因果正道,不论希求哪方面的安乐,只要我们在因地如理如量地种下它的圆满正因,那么必将会如愿以偿地实现。
  • 1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15、昔年有群牛贩,驱牛赶路,途中粮尽,饥渴交迫,当时众人共议:众牛终非己物,不如割取牛舌以充饥肠。随即将盐涂于牛口,牛贪咸味,伸舌便舐,牛贩速以利刃截取牛舌,将牛舌放于火上烧烤,这些被活活割下的牛舌成了牛贩渴望已久的盘中美餐。一顿饱餐之后,牛贩相与来到水边澡漱,他们口嚼杨枝,以杨枝揩齿之后,擘以刮舌,这时突然大祸临头,众人的舌根有如烂果,一时都断落了。
  • 16、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
  • 17、答:事实真相本来即是如此,除了身心五蕴刹那刹那地变更之外,并没有一个实体常恒的自我存在。虽然不存在实有的自我,但并非没有五蕴的相似相续,此刻的五蕴灭会引起下一刻五蕴的生,因位中五蕴的造集依缘起力会在果位五蕴上领受其报。而在名言之中,业的功能从来不会空耗,在因位上身心五蕴一切的造作仍然丝毫不爽地在果位五蕴上现前苦乐的果报。虽然没有实体的我,但并非没有身心的感受。
  • 18、以上四善根称为顺抉择分,依何义取名为顺抉择分?抉即决断,择即简择,顺即趋向,因为诸圣道能断疑,能分别四谛行相,所以抉择是指圣道。分即分段,此显所趋向的仅是圣道之中的见道一分,故名抉择分。以上四种善根为缘可引抉择分(见道),是趋入见道的顺缘,所以名为顺抉择分。如是四种都为修所成,并非闻思所成,因其唯属等引地,不属欲界。

  • 19、10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佛教创始人,他也修成了正果,成为现在佛,即如来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 20、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佛教创始人,他也修成了正果,成为现在佛,即如来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 2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 22、⑹触:由于六根、六尘、识三者和合,开始感触可意、非可意、中庸的三种境界。
  • 23、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无间、贪著、无对治,以德、尊重所起业,是五重大善、不善,其中应勤修善法。”这里无间指恒时串习所作,贪著是猛厉乐作,无对治指造业之后没有生起反向的对治力(如作恶无忏悔心,行善之后不后悔,或行善未被嗔心、邪见等摧毁),德指三宝、尊重指父母等,前为功德田,后为恩德田,无论行善行恶,以此五种所造之业为重。
  • 24、这几句话,言简义丰,把佛所开悟的根本真理,和盘托出,一语道破。佛所开悟的道理,就是众生心与佛心,无二无别,本来一体。
  • 2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
  • 26、九:所有人类的不幸都源于不能直面现实。
  • 27、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 28、既然世间的本性惟有痛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止息痛苦得到真正永恒的安乐呢?

  • 29、这个世间所谓的安乐,真实观察起来,其实多是对于痛苦渐息灭位妄起乐的错觉。即我们将苦的减轻当成了真实的乐,其实在“苦的减轻”上面根本没有不观待苦息的自性之乐存在。
  • 3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 31、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 32、10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 33、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34、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35、说过。关于这个劫的时间概念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说法是:一小劫:人寿从八万四千岁时开始,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直减至十岁,此为一减劫。然后从十岁开始,每隔一百年加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此为一增劫。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可见这个时间有多长。
  • 36、所集之业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所谓思业,即是使自相应心缘于境而转动的心所意业。比如当悦意的外境现前,贪心生起然后心缘此所贪之物而转,不断考虑如何能得到并享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便是思业。所谓思已业即是在思业的推动下发起的身语二业。
  • 37、眼前的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它也是藏区建筑最为杰出的代表。
  • 38、八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八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八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九○、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 3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 4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 41、《四分律》中有一则颇有意味的公案:
  • 42、如是发起救度众生之心,然而仅有此心定不能成办,仅凭现在的能力,对一个有情也不能惠予圆满的利益,即使证得二乘阿罗汉果,也仅仅利益少数众生,且所施之利仅为烦恼的解脱,而非一切种智的证得。如是思维谁能圆满成办无边有情的暂时、究竟一切利义呢?则知唯佛方有此能,所以为了成办有情究竟之利,唯有自己发心证取佛位。
  • 43、这个世间所谓的安乐,真实观察起来,其实多是对于痛苦渐息灭位妄起乐的错觉。即我们将苦的减轻当成了真实的乐,其实在“苦的减轻”上面根本没有不观待苦息的自性之乐存在。
  • 44、末法时代的众生,不信因果,胆大妄为。因为贪欲的驱使,贪取福物,以用资身;滥用僧食,受用花果;借贷僧物,经久不还;倚仗权势,吞夺信施,如此种种难以尽述。众生可怜,无宿命通,见不到前因后果的关系。倘若能像阿罗汉那样现见过去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定会心惊胆颤、血汗交流,谁会为一点五欲的享受而毁灭自己,去窃取、滥用这能将身心炸得粉碎的重业原子弹——僧物呢?
  • 45、一者出家乐。二寂静乐。地到永灭乐。种想毕竟乐。得是种想乐名为寂静。
  • 46、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47、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48、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 49、真净禅师住持建安保宁寺时,王安石以素绢供养。禅师问侍者:“这是何物?”答曰:“纺丝罗。”真净问:“何用?”侍僧答:“能作袈裟。”真净指所穿布伽黎说:“我平常披此,他人见了也不会嫌恶。”即令送入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 50、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51、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什么事情不可能都心随所愿,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总有一些意外,让你始料未及。
  • 52、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 53、专念于佛法,未尝有散动;而以悲愿心,方便行于世。
  • 54、人活一世,草木一世,生命的尽头,什么也不剩下,唯愿有生之年笑对相遇,莫要过多与心计相对,你算我,我算你,算完一生也算不清,反而因此虚度光阴,错过良辰美景。若无相欠,我们便不会遇见,既然遇见必然有未了的情缘,为何不友善相对,和睦相处。上辈子欠的,今世要来偿还,上辈子的得,这辈子要还,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 55、加行,在发心的基础上,以实语或者不实语,随自己的意乐而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