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不断激励着每一代中国人。

  • 1、译文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 3、译文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 4、当时中国的教育都是官办的,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够受教育。孔子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民间学校,对于学生的身份没有任何限制,这就是所谓“有教无类”。
  • 5、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还要深信,自己的才能总会派上用场。上苍让你诞生于世,绝不是毫无理由的,完全是因为这个世间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位置,并发挥作用。
  • 6、一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身要有才能。并且你还要深信,自己的才能总会派上用场。上苍让你诞生于世,绝不是毫无理由的,完全是因为这个世间需要你这样一个角色。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位置,并发挥作用。
  •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 8、你资历再深,也决不可轻视新人。
  • 9、孔子是私生子吗?为什么说孔子“子姓”是错误的
  • 10、译文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 11、译文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 12、孔子说:德鲁依肉搏不强,魔法一般,看到有好的野兵不能做宠物,玩了这么久又不能换职业,我真郁闷啊!
  • 13、孔子说:猎人擅长放风筝,不怕远的,就怕被近身。
  • 14、⑵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公元前520—?)
  • 15、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 16、学会旷达,我们不再因生活中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就会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就会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就会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出现在他人面前。宁做傻中奸,不做奸中傻。
  • 17、【孔子做人精要】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
  • 18、如图四个人,下一秒哪个人最疼?你猜得出来吗?!(这是哈佛大学入学考试题,答出来的智商绝对高)
  •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 19、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 21、有一只羊在唱歌: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个羊肉串,再串个羊肉串
  • 22、“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 23、译文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 24、译文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 25、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 26、孔子生平及为政经历
  • 27、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光辉的人格。子贡对孔子的评价中,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却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子修养境界的高度。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儒家做人做事的精要所在,孔子也是基于此才成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的。
  • 28、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 29、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⑷異乎人之求之與?”
  • 30、译文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 31、译文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 译文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 32、译文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 33、话又得说回来,做人,除了要有人格魅力,还必须有智慧,有能力,这样,才能吸引到适合跟自己一起打天下拼事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 34、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
  • 35、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 37、译文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 38、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 39、这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全部儒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要做到这一点,靠的也是每一个人的自觉。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完)
  • 40、孔子说:“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他说好人喜欢的人,坏人厌恶的人才是好人补充后的回答: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他说好人喜欢的人,坏人厌恶的人才是好人主要重点在于既反对好好先生(即孔子多次批评的“乡愿”)又反对做事让所有人都不喜欢的行为。说这才是君子之道。
  • 41、现在看来,孔子来到人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孔子生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这个时间正是中国东周时期,也就是后来孔子所言的“礼坏乐崩”的时期。孔子处春秋末期,当时周朝之分封制已经面临挑战,一方面是各地诸侯逐渐坐大,周天子的控制力下降;另一方面,则是诸侯内部,卿大夫之势力渐长,有逐渐架空国君之趋势,比如当时的晋国,有六卿专政,鲁国则有三桓,所谓三桓,是指当时鲁桓公之后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等三家势力。其他一些诸侯国,也存在者“君不君臣不臣”的情况,孔子虽生逢
  • 42、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 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 44、译文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 译文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45、译文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 46、武汉市青山区妇联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大家庭
  • 47、子禽问子贡:“我们的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情况。那政事的真实情况,是他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的人格魅力来赢得人们信赖而获得信息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 48、译文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 4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 50、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 51、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 52、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 53、犹豫越久,就越容易销磨信心和意志,丧失成功的时机。从最糟的结果来说,如果一个较差的决定是比较早做出的,出了问题你还有补救的时间;而一个决策的作出如果既差又迟,那么你连补救的余地都没有了。
  • 54、人们的学习从呱呱坠地时开始,到了一命呜呼时才算毕业。在这期间人们学习了好多生存的本领,同时也享受了学习本身的乐趣。一个人学习什么,决定了他将会成为什么人。平庸是不学来的,伟大是学习来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