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3、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 4、下列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5、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 从甲段可以看出作者的高尚品格,从乙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
  • 6、从甲段可以看出作者的高尚品格,从乙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
  • 7、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 8、请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 9、下列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1、中考阅读语文试卷

  • 12、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13、D两处划线句都是为了谴责世人的鄙俗浅薄。
  • 14、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抱负。新课标第一网
  • 15、⑦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 16、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 17、D“皆朝于齐”写出纳谏的巨大成效。
  • 18、C.景: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D.忧:忧谗畏饥生于忧患
  • 19、从诗人所在的位置,往北回望目及所能的也许是顺流而下的洞庭湖水,可是诗人触景生情,延展自己的想象,虽说是远隔一道道山,一道道关,可是关山以北,依然是硝烟弥漫,战火连天。“凭栏涕泪流”一句,恰恰是诗人饱尝了战火磨难,尽管他感怀国家时局的安危,可是又无可奈何的情感流露。
  • 20、☞点击阅读,可能对你有用
  • 21、汀兰郁郁神怡

  • 22、《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名句流传千古。
  • 23、同学们,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为官以后始终严于律己,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俗话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看看他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文章来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24、选文中作者对黄生的勉励是:
  • 25、跟随太守游山之乐;与民同乐。
  • 26、阅读第2段,想想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 27、诗人涉水千里之外,试想与异地友人相会,可是时光流逝,人间沧桑,竟然没有一位亲朋好友与我相伴,哪怕是一封牵挂的来信也好!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 2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 30、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 3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32、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 33、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 34、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 35、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6、⑾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 37、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 3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 39、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 40、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41、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42、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不如那个人了。
  • 43、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 44、是进亦忧,退亦忧。而或长烟一空
  • 45、《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刘向编订的《》。
  • 46、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最后交代了作记的具体时间。
  • 47、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
  • 48、诗人起笔触水,而接句却在言楼。这似乎是有意摇荡一笔。昔日闻听的是水,而今我却言余登楼。这是何故?联系颔联则不言自明,其实是表面存异,而暗中通幽。
  • 4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50、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天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俱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 51、“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的是古仁人不同于原文中的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原句的意思是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两句皆出自于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52、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3、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 54、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 55、A“凶强侠气”说周处行侠仗义。B“义兴水中有蛟”说义兴水中游蛟龙。
  • 56、我写下这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 57、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 58、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 5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曾激励过成千上万的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 60、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61、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62、⑨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 63、为后文引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以此来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作对比,以引出主旨。
  • 64、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5、如今我拖着羸弱多病的身体,登上这岳阳楼,就好像漂浮在湖面上的一叶孤舟任由东西。一位孤独且苍颜白发的老者,站在风雨飘摇岁月中的老者,让人感到他的悲苦和凄凉。
  • 6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 67、朗读点拨:本文骈散结合,朗读时应注意节奏。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68、在范仲淹的眼里,洞庭湖水流势汹涌澎湃,气贯长虹。远吞长江,近衔山峦。水面开阔,晨兴朝阳四射,华光溢彩;晚间天象昏暗,波涛白练腾空而起。这就是岳阳楼之大观也。其字里行间充盈着高亢洒脱的情绪。
  • 69、A.斯:登斯楼也微斯人B.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 70、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
  • 7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7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长,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
  • 7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今天我来到这里,没有见到亲朋好友,也没有收到一字的来信。现如今我身体羸弱多病,就好像是湖面上任意东西的一叶扁舟。
  • 74、A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
  • 7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7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77、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 78、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 79、文末作者说“非然也”,这里的“然”是指;本段论述的学习态度:不该“”,应该“”。
  • 80、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兼爱”与“”是他思想的核心。文中的“公输盘”是传说中的。
  • 81、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 82、
  • 83、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84、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 85、全文共5段,分三部分:
  • 86、积累“观”“极”“或”“以”“然则”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 8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88、中考语文试卷
  • 89、偕忘嗟夫朝晖
  • 90、⒄连月不开⒅忧谗畏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91、本文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范仲淹这不是在有意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内涵,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 92、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93、这句的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仁人不因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的事只有个人境遇吗?显然不是。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前后文意要贯通起来理解。因此,这句可理解为:古代仁人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风景凄凉或自己受辱而悲伤。
  • 94、皇祐四年(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扩展资料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 95、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96、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 97、《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