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

    1、空:1)天空浊浪排空2)消散长烟一空

  • 2、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不要因坎坷灰心,先苦后乐,也同时警策自己学习“古仁人”。
  •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 4、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歌互答。
  • 5、滕子京本来会被重罚,但在范仲淹的极力维护下,只官降一级。可后来,因御史的接连弹劾,于是,被贬谪到岳州为官。如此,才有了《岳阳楼记》的开篇所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 前人之述备矣增其旧制
  • 6、前人之述备矣增其旧制
  • 7、第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8、景:1)风景,景致:四时之景不同2)日光,阳光:至若春和景明
  • 9、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语句简单而内蕴丰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类似意思的表达,是“,”。
  •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异:不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两种心情异:不同于
  • 11、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12、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 13、具:1)都;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详细地:问所从来,具答之
  • 14、岸兰,郁郁青青。
  • 15、则有去国怀乡则有去国怀乡
  • 16、第三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凄凉悲伤的情感;
  • 17、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的“,”。
  • 18、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结构作用:因为三段写迁客骚人的因己悲,四段写迁客骚人因物喜,所以说他的结构作用是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回答时答;启下,即统领了三四段。
  • 20、你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小程序,资料电子版
  • 2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形容事物多种多样,景色非常壮观的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是“”;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 22、退亦忧
  • 2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的政治情怀,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把它作为座右铭,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褔。
  • 2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 25、为后文引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以此来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作对比,以引出主旨。
  • 2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 27、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 第二句就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滕子京来岳阳主政才一年多,就取得了这么大政绩,这明显是表扬滕子京。范仲淹如此表扬被贬的滕子京,其实也是对朝廷贬滕子京表达不满。
  • 28、第二句就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滕子京来岳阳主政才一年多,就取得了这么大政绩,这明显是表扬滕子京。范仲淹如此表扬被贬的滕子京,其实也是对朝廷贬滕子京表达不满。
  • 29、文学常识: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 3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3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乎”是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33、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忧谗畏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或异二者之为
  • 3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 35、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
  •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7、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 39、浊浪排空予观夫巴陵胜状
  • 4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41、通:1)顺利政通人和2)通向北通巫峡

  • 42、文章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4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44、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 4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 46、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 47、居:1)处在居庙堂之高2)居住面山而居3)停留不可久居
  • 48、第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
  • 49、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 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
  • 50、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
  • 51、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 5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仁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人,大多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想到自己却永远想不到别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 5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5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 55、予文以记之。
  • 5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 57、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58、宠辱偕忘沙鸥翔集进亦忧
  • 59、朝夕阴,气象万千。
  • 6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61、浩浩,横无际。

  • 62、政通人和,百废兴。
  • 63、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 6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 65、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奋发有为,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颇有政绩。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 6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67、出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68、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 69、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 7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译:
  • 71、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浩浩汤汤。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
  • 72、《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
  • 7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 7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越明年
  • 75、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 76、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 78、答:与古仁人之心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旷达的胸襟,由写景抒情过渡到议论,引出主旨。
  • 79、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 8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81、你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祝你学业进步!!!

  • 8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8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84、不一样。第一个“异”指迁客骚人登楼览物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情,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情,第二个“异”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两种心情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8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 8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87、忧畏讥,满目然。
  • 88、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