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九十九句)
2023-01-30 06:21:53
6217
- 1、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击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击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气衰退,击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他们的勇气用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难于估计的,恐怕有埋伏。我仔细看他们的车辙凌乱,远远的看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 2、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 3、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
- 4、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5、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 6、“既克”二字,意味着战役的高潮已经过去,气氛顿时缓和下来,该是莫名其妙的鲁庄公问一个究竟的时候了。曹刿的回答可分为两方面。
- 7、选自《左传》,《左传》是古代散文编选。“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它主要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二百五十四年间,发生在周王朝和各主要诸侯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在书末还附有鲁悼公十四年晋国韩、魏、赵三家攻灭智伯之事。
8、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10、战胜了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 1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2、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
- 13、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 14、⑫[对]回答。一般把它分给别人。
- 15、点击右上角标记,分享到朋友圈!
- 16、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 17、【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原文:《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
1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19、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 20、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 21、第二段: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 22、第一段: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 23、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 24、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
- 2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6、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27、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本文的中心。
28、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9、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 30、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32、登上战车,手扶车前的横木眺望,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 33、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
- 34、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35、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36、既克,公问其故。
- 37、此文收录于沪教版七年级下第30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5课、五四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
38、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 39、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 40、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1、牺牲:指古代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 42、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盲史官左丘明所著。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近人认为,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 4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44、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 45、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
- 4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47、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48、每日一题,让你挑战难题
- 49、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打一仗。
- 50、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是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的,作者记了他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是相对于“藿食者”而言的,显然,这是以饭食精粗对执政贵族和平民所作的简单划分。
- 5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 52、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 53、我观察他们车轮的印子已经乱了,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
- 54、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55、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 56、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
- 57、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58、肉食者:高官厚禄,此指当权者。 鄙 :浅陋,无知 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 59、曹刿说:“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跟随着去。”
- 60、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 61、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 6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遂:于是,就。 逐:追击。望:了望。
- 63、间:参与。
- 6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65、长勺:鲁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 66、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
- 67、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下:下车。 视:察看。
68、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69、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 70、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
- 71、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72、曹刿说:“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 7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74、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75、下:下车。辙:车轮印。
- 76、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77、应该是《曹刿论战》译文如下现在:
78、⑤[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 79、如果这些内容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 80、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
- 81、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 82、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83、⑪[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 84、“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 85、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86、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 87、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88、【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 89、原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
- 90、⑭[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金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 91、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 92、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
- 9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94、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 95、《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注解最好的为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现今流传下来的只剩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 96、公与之乘①,战于长勺。公将鼓之②。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③。公将驰④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⑤,登轼而望之⑥,曰:“可矣。”遂逐齐师。
- 97、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98、孚:受到……信任。 福:保佑。信:信用。
- 99、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