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条)曹刿论战练习题

  • 1、必以。
  • 2、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 6、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 7、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 8、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9、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实情判断。
  • 10、时刻,。

  • 11、其故衰彼故克之惧有伏焉
  • 12、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 13、牺牲玉帛肉食者鄙门官歼焉公伤股
  • 1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15、参与,焉)。
  • 16、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兼词,于此,在哪里。
  • 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9、徧:一作“遍”,遍及,普遍。
  • 20、①参与;②指诉讼事件;③俘获;④逃跑。

  • 21、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 22、⑴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23、初中语文12部必考名著超全梳理,考前背一背!
  • 24、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 25、你还知道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 2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27、①胥吏: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请属:请托,指打通关系。
  • 28、败绩:军队溃败。
  • 29、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
  • 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④句意为: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克:战胜.
  • 31、④句意为: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克:战胜.
  • 32、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图:
  • 3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 34、成语源自本句,其比喻义指:
  • 35、之:助词,的。代词,代曹刿。
  • 3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37、运用对比的描写,把曹刿与乡人做对比,突出曹刿关心国家大事、爱国的思想与乡人的冷漠;把曹刿与鲁庄公做对比,突出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足智多谋和鲁庄公在政治上的胸无一策,军事上的胸无一策。
  • 38、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 39、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军队溃败。日夜。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为国而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 40、曹——故事的主角姓曹,叫曹刿,是著名的军事家。

  • 41、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经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42、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 4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44、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5、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 46、教授全国统一的部编版九年级教材。因非科班出身,辛勤教学之余,充电补课,以不至于误人子弟。
  • 47、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
  • 48、肉食者谋之弗敢加也
  • 49、节选部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战时和战后两方面。
  • 50、写战前,记述曹刿一次次询问和批驳庄公的有关看法,最后得出得民心是战争胜的基本条件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的经过写战后,记述庄公问、曹刿答,从而揭示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 51、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得出探究结果,分析原因即可.课文中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而材料中赵王不能知人善用,导致了失败.
  • 5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54、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55、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jiànbǐbózhéshìmǐ①军队②参与③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指猪、牛羊等⑤为人所信服⑥案件⑦可以凭借⑧大败①征伐②将要③请求④谋划⑤恩惠⑥必定DA语言议论A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 56、jiànbǐbózhéshìmǐ①军队②参与③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④指猪、牛羊等⑤为人所信服⑥案件⑦可以凭借⑧大败①征伐②将要③请求④谋划⑤恩惠⑥必定DA语言议论A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古仁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官吏和贵族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 57、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 58、C、“何间焉”、“何以战”中的“何间”与“何以”都是倒装句。前者显示了乡人对国事的冷漠,后者显示出曹刿的“远谋”。
  • 59、靡:倒下。
  • 60、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61、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古诗赏析《木兰诗》
  • 62、神弗福也
  • 63、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 64、⑶将不言倦⑷所恶者,死也
  • 65、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去打仗。
  • 6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 67、②中间力拉崩到之声。
  • 68、肉食者鄙既克,公问其故
  • 69、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
  • 70、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 71、答: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 72、位学习者共同选择
  • 7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74、【曹刿论战练习题】《曹刿论战》中考题
  • 75、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 76、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直至齐军三鼓之后,军士勇气衰竭,他才表示:“可矣。”鲁军一鼓作气挫败了齐军。在追击的问题上,曹刿确察虚实而后动,制止了庄公的鲁莽,待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的轨迹、登轼瞭望齐军麾帜旌旗之后,才果断地表示:“可矣。”此战鲁军大获全胜。
  • 77、围绕“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回答即可.
  • 7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79、武汉之后,又有六地“封城”:疫情面前,我们能做什么?
  • 80、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练习题】方案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81、【曹刿论战练习题】方案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8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83、答案:“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 84、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 85、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86、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
  • 87、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88、答案: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8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90、那“人”该如何翻译?我认为将其翻译成贵族最为妥当。因为在庄公的意识里,贵族是最靠得住的,只有笼络住贵族,战争才有胜利的可能。

  • 91、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
  • 92、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9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94、答案:C
  • 95、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 96、小惠未徧小信未孚
  • 97、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 98、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 99、B解析:A于是、就/竟然;C在/对;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 100、⑴小大之狱⑵遂逐齐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