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三首

  • 1、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3、第三首诗,追忆苏州往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头是说,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把镜头移向苏州。
  • 4、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 5、再来看第二首,《忆江南》第二首是专门回忆杭州的美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开篇,白居易就先声夺人、掷地有声地宣称,我最爱、我最忘不了的江南城市就是杭州,没有之一。我相信啊,一提到杭州这个城市,无论你是去过还是没去过,都一定是有所了解的。如果你要去杭州旅游的话,你第一个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是苏堤春晓、是断桥残雪、是柳浪闻莺,还是南屏晚钟?是雷峰塔,还是灵隐寺?杭州的景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西湖十景可能就会让我们目不暇接,几天都看不够。可是一首短短的《忆江南》小令,容量是很有限的,可不
  •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6、✦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 7、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从许多层次上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现的各种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寻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 8、这是三首词,三首词是白居易用同一个词调——“望江南”来填写的。“望江南”是唐朝的教坊曲,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这个词牌的创制和汉代以来大量吟咏江南的诗歌有关。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做李德裕,他也用过这个词牌来创作,内容是为了悼念他的亡妾谢秋娘,他还因此将这个词牌改名为“谢秋娘”。只是李德裕的《谢秋娘》词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白居易才是现存最早使用这个词调来填词的文人。因为这三首词都是对江南的回忆,白居易就给这一组词又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忆江南”。
  • 9、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 10、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明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 1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12、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像火一样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 14、《独坐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 15、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16、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17、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何日能再次去游玩?
  • 18、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19、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有说在大和元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
  • 20、最喜欢的一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 21、全诗明白如话,诗情画意十足,通过再现几组精彩的特写镜头,饱含诗人对江南的无限深情,读来令人寻味无穷。诗人在回忆中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抒发了对江南的无限珍惜和眷恋之情。
  • 22、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 23、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24、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25、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26、✦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处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 27、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28、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 29、白居易呢,也是北方人,在写《忆江南》的时候呢,他已经定居在洛阳了,所以他在描写江南春天的时候,首先就把回忆定格在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定格在了红和绿的鲜明的色彩对比上。尤其要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首《忆江南》是写在唐文宗的开成三年,也就是公元838年,在这一年白居易已经67岁了。
  • 30、白居易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 第三首词,追忆苏州,“其次忆吴宫”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将镜头转向了苏州。白居易也曾称颂道:“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可见江南之富庶。吴宫是当年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修建的馆娃宫,而春竹叶为一种美酒佳酿,吴娃则是借指苏州的女子,“吴娃双舞醉芙蓉”写出了苏州女子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水中摇曳多姿的荷花。诗人以简洁两句勾勒出苏州的无限旖旎风情,令人神往。
  • 31、第三首词,追忆苏州,“其次忆吴宫”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将镜头转向了苏州。白居易也曾称颂道:“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可见江南之富庶。吴宫是当年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修建的馆娃宫,而春竹叶为一种美酒佳酿,吴娃则是借指苏州的女子,“吴娃双舞醉芙蓉”写出了苏州女子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水中摇曳多姿的荷花。诗人以简洁两句勾勒出苏州的无限旖旎风情,令人神往。
  • 3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33、关于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有说在大和元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
  • 34、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 35、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36、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 37、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 38、忆江南·其二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39、三首《忆江南》,从第一首红花绿水、色彩鲜明的江南春天,到第二首杭州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独特风景,再到第三首苏州的美酒、美人、美丽的传说。白居易带着我们穿越了时空,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想象多个方面,全方位来感受江南的魅力。那你是不是也像词人一样沉醉其中,不想醒来呢?白居易就是这样,他沉浸在对江南的回忆当中,不愿意醒来。
  • 40、【忆江南三首】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 41、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4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43、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44、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 45、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4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 47、唐代诗人白居易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 48、“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
  • 49、何日更重游!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50、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见于《教坊记》及敦煌曲子词。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突出一个“忆”字,抒发他对江南的忆恋之情。
  • 51、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 5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 53、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5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那是诗人记忆当中最温柔的江南,也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江南。江南的绿水红花,杭州的“月中桂子”“钱塘浪潮”,苏州的美酒、美人,从此定格成了世人心目当中最美的地方,也成了诗人无数次梦萦魂牵的最美江南。
  • 55、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56、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 57、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科教文汇,0
  • 58、其实晚年的白居易身体状况很不好,尤其是严重的白内障长期困扰着他。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要治疗白内障,只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眼科手术,风险很小,可是对于唐朝人来说,白内障还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医学难题。所以这个时候白居易,再美的风景在他眼中都只是一片模糊。可是呢,在他对江南色彩的记忆当中却仍然是那么的鲜明,像火焰一般盛开的红花,像蓝草一般碧绿晶莹的江水。红和绿这两种色彩极致的对比早就不再是模糊的眼前实景,而是他记忆当中永远婉鸾妖娆的江南。同样是回忆江南,《忆江南》的第一首词是将焦点聚集在红和绿色彩的对比之上,给我们描
  • 59、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 60、每日背诗|满船空载月明归
  • 61、因为珍惜,所以努力把握当下;因为专注,超越了世俗功利,诗人创作出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许多伟大的诗篇。
  • 6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63、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他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因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64、然而,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中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 65、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66、忆江南词三首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 67、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68、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6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 70、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有说在大和元年;王国维则说写于“大和八九年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 71、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72、忆江南词三首其二作者最想念的是: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 73、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 7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开头是说,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 7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大多语言平实易懂、通俗直白,与较隐晦难懂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他的诗歌显得更加平易近人。据历史记载,白居易写出来的诗会拿去念给街上的老婆婆听,当老婆婆能听懂时,白居易便觉得这首诗可以抄录出去,供大家传唱。由此,其诗歌往往能够让大家很快明白其中的大概意思、领会其传达的感情,但诗句又不会显得平庸,反而浅显又意境优美,这正是白居易才情的体现。
  • 76、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77、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7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 79、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诸句,都明丽如画。而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来”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蓝叶那里吸取颜料,兼用烘染、映衬手法而交替
  • 80、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 白居易早在青年时期就曾漫游江南,行旅苏、杭。其后又在苏杭做官,唐穆宗长庆二年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长庆四年五月任满离杭,唐敬宗宝历元年三月徐苏州刺史,五月到任,次年秋天因目疾免郡事,回到洛阳,这时候,他五十五岁。
  • 81、白居易早在青年时期就曾漫游江南,行旅苏、杭。其后又在苏杭做官,唐穆宗长庆二年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长庆四年五月任满离杭,唐敬宗宝历元年三月徐苏州刺史,五月到任,次年秋天因目疾免郡事,回到洛阳,这时候,他五十五岁。
  • 82、【忆江南三首】当然,对于长期生活在江南的人,对于山光水色、绿树红花的风景啊,可能反而会有些忽略,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对于北方人来说,江南的风景可能就会显得特别有情调了,这一点我还有过一些亲身的体会。我是长沙人,可以说是广义的江南吧,长江以南嘛。记得有一年在阳历的三月,长沙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一位东北同行在长沙街头散步的时候,拿着他的单反啊,不停地在拍照。我就问他了,这路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呀,你都拍了些啥?他对我说,你不知道,在我们那儿这个季节还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直要到四五月份
  • 83、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 84、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 85、《忆江南三首》——唐·白居易
  • 86、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87、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88、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 89、“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中间两句是说,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美丽的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说明。
  • 90、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91、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 92、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
  • 93、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 94、白居易青年时期曾游历江南,又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江南一直是美好的回忆。所以写了三首《忆江南》。
  • 95、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
  • 96、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意思分别如下:

  • 97、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既为了与下文协韵,更为了唤起读者对于西施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读到“吴娃双舞醉芙蓉”,这种联想就更加活跃了。这两句,前宾后主,喝酒是为了观舞助兴,着眼点落在“醉芙蓉”似的“吴娃”身上。
  • 98、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 99、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天的景色。
  • 100、早在白居易青年时期他就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对于江南有着深刻的印象。加之晚年白居易先后在杭州、苏州担任刺史,最后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定居。想来江南对其意义非凡,六十七岁的白居易才会把江南写的栩栩如生,且江南景色尤为优美如何令人不怀念不憧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