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98个)

  • 1、D两次“闪光”是行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 2、两个镇抚司中,南主内,北主外,显然北镇抚司权力更大。由于外出执行任务较多,地方官对北镇抚司更加毕恭毕敬,呼为“钦差”或“上差”。而这些外出执行任务的北镇抚司特务军士,又有个俗称,叫“缇骑”,不仅凶悍异常,而且作为职业允许世袭。

  • 3、☞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 4、☞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 5、①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 相信大家都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不陌生吧,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 6、相信大家都对《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不陌生吧,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 7、获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料:
  • 8、宋濂有一个很有份量的称号,就是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它的背后有着宋濂艰辛的难言之隐。
  • 9、这句话是倒装句式。不朕欺的原意是不欺朕,意思是不欺满作为皇帝的我的意思。像这样的倒装句式在古文中很常见,苏轼的《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里实际意思是应笑我多情,就是倒装的例子。
  • 10、这次语文课风波,小明虽然是学生,但对于老师所授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积极思考并勇于提出质疑,并且积极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学习态度可嘉,学习方法值得称道。
  • 11、文言观止|史海探珠——《三国志·吕蒙传》
  • 12、☞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 13、有了皇帝的信任和锦衣卫的实权,纪纲的手越伸越长。贪财、好色、擅权集于一身。他曾矫诏强夺官船和官盐,构陷富商抄没资产,全部据为己有。他曾跟阳武侯薛禄争夺一名长相甜美的女道士,竟动用私刑,把这位侯爷摁倒在地,用铁瓜打破脑壳。他非但不受宦官节制,反而阉割良家幼童数百人,留在自己身边服侍,俨然以锦衣卫里的皇帝自居。
  • 14、洪武九年,宋濂升任学士,承旨负责起草诰书,仍兼赞善大夫。洪武十年,宋濂致仕,朱元璋赐他《御制文集》及绮帛,问宋濂年纪多大了,宋濂说:“六十有八。”朱元璋便说:“你若将此绮收藏三十二年,你就可以拿它来做一百岁时的衣服。”宋濂顿首谢恩。洪武十年,宋濂入朝拜见。洪武十三年,宋濂的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朱元璋准备将宋濂处死,由于皇后和太子全力相救,才将他安置到茂州。
  • 15、②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 16、审校:付婷婷/责编:杨衢
  • 17、朱元璋又问:“你都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都据实回答。朱元璋听罢,很高兴地说:“嗯,爱卿答得都对,没欺骗我。”只见宋濂此时,已经汗如雨下。或许此刻他正心有余悸地庆幸自己没有欺君。
  • 18、宋濂劝阻皇帝不要加醉于进谏者
  • 19、第②段加点字“同类相感”的意思是。
  • 20、洪武十三年,宋濂因受晚辈牵连,以胡党之患的名义流放四川夔州,次年病死途中,葬于莲花山下。
  • 21、【明史宋濂传】正德五年,“立皇帝”刘瑾倒台,西厂和内行厂随即撤销。
  • 22、要点:薄荷的特点和作用,2分;作者的追求,2分;情感,2分。

  • 23、☞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 24、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25、☞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 26、新中国成立前有个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写了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结交了许多不思进取、爱无病呻吟的朋友,受到他们的影响最终也写文章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再没有可以一观的作品。
  • 27、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7题
  • 28、参与投稿/提建议/加入全国语文教师群
  • 29、这未被选入的文字看上去平平无奇,然而它隐藏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
  • 大臣们噤若寒蝉,可朱棣看在眼里,全明白了。跟朱元璋一样,朱棣对一切威胁皇帝权威的言行,都是不可容忍的。既然大臣们不敢说话,那他就授意宦官们出面,揭发纪纲的种种不轨行径。谁都知道,这些都只是前戏和借口。在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皇帝对付一个特务头子,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的。
  • 30、大臣们噤若寒蝉,可朱棣看在眼里,全明白了。跟朱元璋一样,朱棣对一切威胁皇帝权威的言行,都是不可容忍的。既然大臣们不敢说话,那他就授意宦官们出面,揭发纪纲的种种不轨行径。谁都知道,这些都只是前戏和借口。在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皇帝对付一个特务头子,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的。
  • 31、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32、对“足采”有两种不同理解:一是“值得采纳”,一是“文采斐然”。你认为哪一种合理?请简释理由。

  • 33、☞七上|☞八上|☞九上
  • 34、A元米至正年间,宋濂曾被推荐为翰林院编修,但他借故推辞,明朝建立后才出任。
  • 35、宋廉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是因为宋濂的诚信,书的主人才愿意一次又一次把书借给他,宋濂的诚信,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个出名的文豪。说明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商家需要诚信,只有讲诚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
  • 36、这篇碑文里,朱元璋追述了自己早年的穷苦经历,并认为“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宋濂的叙事口吻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受《皇陵碑文》的影响。
  • 37、☞2020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汇总
  • 38、【明史宋濂传】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 39、B甲乙两诗和丙文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浪漫主义情怀。
  • 40、从语气角度看,第1段画线句属于句,其作用是。
  • 41、明武宗继位后,重用宦官刘瑾和谷大用等人,由谷大用主持复开西厂。有意思的是,虽然东厂和西厂都受大宦官刘瑾节制,但两者争权夺利,相互拆台。无奈之下,刘瑾只好又建了一个内行厂,由他本人亲自统领,侦缉范围一度扩大到东西厂和锦衣卫。在刘瑾专权的几年里,一卫三厂同时并存,缇骑四出,天下骚动。这样的恐怖局面,夯实了这位“立皇帝”擅权的基础。
  • 42、朱棣上台后,汲取朱元璋在接班人选问题上的教训,曾在长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犹豫不决。前者虽年长,但体态肥胖,品质宽厚;后者虽年幼,但身轻体健,勇武过人。朱棣曾想废长立幼,但被阁臣解缙劝止。不幸的是,汉王朱高煦侦知此事,恨透了解缙,便借机参劾解缙私谒太子。解缙入狱后,他又买通纪纲,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活活冻死。这位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奇才,竟这样被纪纲活活害死。

  • 43、在锦衣卫里,最能体现其权威的内设机构,就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南镇抚司管锦衣卫内部法纪,北镇抚司管皇帝钦定的案子,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和处决,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
  • 44、☞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 45、☞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 46、纪纲有些得意忘形了,他忘记了自己的为所欲为,靠的是什么。他忘记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究竟是谁给的。说白了,就是摆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 47、文言观止丨经亦求精——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 48、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 49、“故乡的薄荷”是清新、清净、宠辱不惊的。薄荷是行文线索,作者“想把日子过得像薄荷一样”,意在表达在经历世事后不再追逐名利热闹与繁华,而是返璞归真,向往朴素、清净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淡泊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于薄荷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怀恋。
  • 5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1、岳阳楼记
  • 52、D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 53、择友的标准志同道合
  • 大臣的家事,皇帝当然不可能趴在墙头偷听,蹲在窗前窥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一个特别的机构——锦衣卫。
  • 54、大臣的家事,皇帝当然不可能趴在墙头偷听,蹲在窗前窥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一个特别的机构——锦衣卫。
  • 55、东厂的首领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掌印太监”或“厂公”。在明代的宦官队伍里,地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通常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排行第第三的宦官担任。而东厂的机构设置更精干,最初的人员也是从锦衣卫里挑选,算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
  • 56、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对马生的赞美和期望。
  • 57、东厂作为流氓机构的种种劣迹,在明熹宗在位时期,被宦官魏忠贤无限放大。许多东林党人惨遭迫害,失去了登堂入阁的历史性机遇。
  • 58、呜呼,予为文所累几欲燔毁笔砚!
  • 59、当我们把目光落在“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这一部分时,这篇文章另一层隐秘的含义就开始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
  • 60、现在的你们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比我好太多了,你们更该好好学习。如果未有所成,那不是天资不好就是学习不够专心。
  • 61、☞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 62、宋濂相貌健壮魁梧,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时,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都委托给宋濂负责。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

  • 63、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 64、A甲乙两诗和丙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作。
  • 65、漠视厌烦年少时极度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长大后看够了热闹和喧嚣又怀念宁静乡土
  • 66、宋濂作为文臣之首自然也逃不过这种压迫。在明史当中曾有记载:有一次宋濂在家会客,皇帝派密使在暗地里监视他,等到第二天就问宋濂:“你昨天喝酒了吗?一起喝酒的有哪些人?喝了什么?”宋濂大惊,赶紧如实回答。朱元璋听罢,笑着说:“是的,你没骗我。”
  • 67、君相之争,不光在光天化日下角力,也在密室里暗流涌动。宦官专权和厂卫的存在,只是满足皇帝这一集权需求的衍生品而已。
  • 68、A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 69、A《五经》,一般指《易》《诗》《书》、《礼》《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的《春秋》是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
  • 70、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未曾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饮酒,朱元璋派人暗中侦察。第二天,朱元璋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朕。”朱元璋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其中优秀大臣,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
  • 71、A经典与流行,各放异彩B“雅”“俗”何不共赏
  • 72、B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

  • 73、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 74、元朝仁宗延三年“秋七月,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至顺元年⋯⋯颜子,兖国复圣公;曾子,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至此,四配的名位、名号、封爵等已基本完备。历经数百年的波折、反复,孟子才最终确立在四配中的地位。谁曾料到,至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孟子的配享地位又一次受到了冲击。这次可是来自封建皇帝的冲击,看来孟子的配享地位真得要难保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这恐怕要从朱元璋和孟子
  • 75、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 7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7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为人忠直有气节,决不拍马屁,做人品格很高。也很清高。
  • 78、宋濂是明初有大名的学者,号称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为人忠直有气节,决不拍马屁,做人品格很高。也很清高。
  • 79、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濂具以实对”中“具”与文中的“□”意思相近,“濂惟举其善者”中“善者”在文中对应的是“□”这一方面。
  • 80、洪武年间的一天,翰林学士宋濂心情大悦,跟几个朋友夜宴饮酒,喝得酩酊大醉。次日早朝,朱元璋笑眯眯地问宋濂:“宋爱卿,你昨晚是不是又喝多了?”宋濂纳闷:皇上怎么连我在家饮宴的事都知道?他不敢隐瞒,坦然承认。
  • 81、推荐贤能之人
  • 82、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5亿人一年的需要。

  • 83、C“行路难”、“弃置身”和“处江湖之远”都表现了人生境遇的艰难。
  • 84、选择C,利用“剩”与“盛”谐音,便于理解,意含因为“丰盛”所以“剩余”,同时也强调了开展“光盘行动”是提倡文明的行为。
  • 85、C揭示写作意图,增强现实紧迫感D使文章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 86、以下两则材料中不适合放到第③段的是哪一则?请简述理由。
  • 8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
  • 88、《现代汉语词典》对“独特”这样解释:独有的;特别的。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 89、DC
  • 9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由此看来宋濂是个诚实的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人,可见他也是个正直的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正直敢言,忠实于君
  • 9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史学家。他自幼好学,在元朝隐而不仕,潜心著书。朱元璋称帝后,他就任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1369年,他奉命编修《元史》,充任总裁官。他的著作甚丰,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
  • 92、原载于《炎黄春秋》2008年第6期,作者陈虎系中华书局编审

  • 93、此文出自清朝·张廷玉《明史·宋濂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 94、朱元璋为何如此恼怒孟子
  • 95、东厂的侦缉范围很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会派人听审;东厂的人员也会遍布朝廷各个衙门,监视官员的一举一动。这样看来,东厂对官府的渗透力,要比锦衣卫更深入。
  • 96、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97、锦衣卫指挥使,通常都是皇帝的铁杆鹰犬。忠诚,是其天职和天性。
  • 98、宋濂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自幼便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天,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一连几次拜访,老师都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不想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当时天很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很惨,甚至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最后一次,宋濂独自去拜访这位顽固的老师,结果掉入了雪坑中,幸好被人救起、而后他来到老师门前苦苦等候,几乎晕倒在老师的家门口。梦吉老师终于被他的诚心打动了,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