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赠刘景文苏轼(101句)
2023-05-05 09:02:28
6635
- 1、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秋天喜爱之情的诗句是: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所作,全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作者欣赏其友人,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
- 2、)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好景”:借喻,指当下的政治局势;“君须记”:老苏比刘老年少几年,此言发出,已是命令警告了。可见,老苏此时已经不再顾及什么人伦礼序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保命第切不可莽撞!
- 3、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4、按赠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5、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6、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 7、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8、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10、纵观全诗,皆在赞扬与勉励。然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也已步入老年,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会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始终不被逆境吓倒。苏轼以此诗勉励好友,而他自身亦然,其潇洒豪放的宽广胸襟,积极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让人钦佩,其释放的正能量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激人励志!
- 11、这首诗描写了:荷败、菊残、橙黄、橘绿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12、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也已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然则此诗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
- 13、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4、《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具体原文如下:
- 15、苏轼丨《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 16、“荷枯叶尽”“残菊傲霜”“橙黄橘绿”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荷败菊残”呈现出秋冬的萧瑟景象,渗透悲秋情绪,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菊花傲霜斗寒的孤高之态跃然纸上。正当读者为诗人笔下的残秋伤感之时,诗人却笔锋一转,满怀喜悦地劝勉朋友,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还是在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这样,青黄杂糅,硕果累累的深秋“好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黄”“绿”之炫目摇情的色彩,显露出勃勃生机,此句令人惊叹为神来之笔,给人昂扬之感。
- 17、张旭《桃花溪》
- 18、沈佺期《杂诗》
- 1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20、王维《杂诗》
- 21、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 22、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23、《赠刘景文》全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花凋谢。犹:仍然,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赠刘景文》的诗意: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举。一年好景君须记,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24、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 25、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26、祖咏《终南望余雪》
- 2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28、祖咏《望蓟门》
- 29、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30、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31、《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1090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 32、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33、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
34、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扩展资料: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
- 35、✦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36、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37、✦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38、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39、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40、)元丰八年,1085年,高太后临朝听政,老苏官阶如同乘“直升飞机”,猛升。然,好时不长,其谏议同时得罪新旧两党,贬知杭州。这才有了赠诗机缘。
- 41、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42、【赠刘景文苏轼】引起我对此诗兴趣的原因有二:一是人时,二是四物。先说人时。
- 43、字面意思是:荷花落尽,就连荷叶也没了,菊花虽然也谢了,但还有枝干挺立。深层的寄托就要由你自己慢慢领悟了。
44、王维《洛阳女儿行》
- 45、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 4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4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 48、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49、结交苏与黄,秦张同一贯。
- 50、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51、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52、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53、张九龄《感遇其四》
54、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 55、✦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 56、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却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57、李颀《古意》
- 58、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59、yīniánhǎojǐngjūnxūjì
- 60、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61、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 62、)残菊犹有傲霜枝:菊,老苏自喻。“傲霜枝”:喻自己的骨气,节气,不服输的豪气,不会沉沦。
- 63、四物:荷,菊,橙,黄。这四物有一共同特点,均为夏后败或熟。
64、王之涣《登鹳雀楼》
- 65、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 66、孟浩然《春晓》
- 67、✦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 68、《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叹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勉励刘景文人虽老情怀未老,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却是年晚的收获季节全诗饱含着对老朋友的痛惜与鼓励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
- 69、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70、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71、孟浩然《留别王维》
- 7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②擎:举,向上
- 73、蟠桃园,冬桃园各100亩分别出租
74、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 75、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76、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7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 78、李颀《古从军行》
- 79、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80、忆惜刘景文,其父死西战。
- 81、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 82、衡水梅开五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83、崔颢《长干行》
84、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正是:一作“最是”。
- 85、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8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87、“橙黄橘绿”:朝中有新旧两党,闹得正欢,实为一丘之貉,切记小心行事。
- 88、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89、《赠刘景文》中表达作者对朋友鼓励的两句诗词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 90、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91、②擎:举,向上托。
- 92、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93、【赠刘景文苏轼】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94、王昌龄《出塞》
- 95、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96、zèngliújǐngwén
- 9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98、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
- 99、孟浩然《早寒有怀》
- 100、苏轼。
- 101、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