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

    1、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 《老子》
  • 4、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 5、十二生肖婚配速查,建议收藏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 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8、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9、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 10、【老子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 11、告诉孩子:努力不苦,不努力的人生才苦

  • 12、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 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你热,我便清凉,决不激化你的沸腾; 你冷,我便沸腾,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老子 《道德经"上善若水"》
  •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老子 《道德经》
  •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15、这些话都比较深奥,可能让你晦涩难懂,别怕,那就对了,说明你正在努力地走上坡路,当你静下心来,慢慢搞懂后,人生之境界又会上涨好几个层次了。
  •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18、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当快要成功的时候,还能保持理性和慎重,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 19、“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 20、其实司马迁对这三个老子是有所取舍的,他把第一个老子重点写,后面两个则一笔带过,这说明司马迁认为老聃是正宗的老子。
  • 21、祸莫于不知足 意义:告诉人们不知足会带来很大的祸害 ——李耳 《老子·四十六章》

  • 22、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圣人应该是有自知之明,却不自我表现,不去逢人表说,我很牛x的哦!他们往往还有自爱之心,却一点也不去显露自己的高贵。低调、含蓄,有才能又不吹嘘自身,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方才是圣人。
  • 2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25、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 27、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28、因为在老子看来,真正牛逼的人,往往不显露自己的,不显山不露水,完完全全就是那个扫地僧。
  • 29、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我们生活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有的人一直和别人比较,心比天高,怎奈何命比纸薄?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 3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 32、其实,拙笨并非一个贬义词,所以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慧往往表现得像个愚笨的人一样,人越拙,越憨,就能更好地做到内心善良,这是真正的忠厚老实;而那些能言善辩的人,看起来很聪明,其实不一定善良。
  • 33、出自《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摘自《新华词典》
  • 34、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 3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36、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3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38、小故事大道理,必读!
  • 39、十首最有意境最让人回味的樱花诗
  • 40、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蒋重跃:从老子的五句名言看其思想精华》
  • 41、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 42、那么老子到底是不是以这种方式隐起来呢?不好说。其实隐还有另外的解释,就是大隐隐于市。老子大可不必走出函谷关隐到不知所踪的地方,他完全可以在社会上以另外一种身份生活,那也是一种隐。另外,他在行为处事上也可以以他自己的方法体现隐的精神。
  • 4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 4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47、哀莫大于心死。——《庄子·外篇·田子方》
  • 4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4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 50、【老子的名言】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 51、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到了这个年纪,该走的就放手让他走,该来的岁月也不会辜负了你!

  • 5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 《道德经》
  • 5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一位风水师傅喝醉后说出的秘密
  • 54、一位风水师傅喝醉后说出的秘密
  • 5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曲则全,枉则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5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 57、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 5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59、简简单单五个小道理,小故事大道理
  • 60、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 61、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棵几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树,它生长于一棵细小的树苗;一个九层的高台,也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在远的路途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 6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 6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 6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6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 68、朋友们,从生活中就该见到,一些小年轻,学到点小本事就自以为很了不起,很想上台炫耀,恨不得整个世界的人都知道,他学了点什么本事,其实根本不值得一提。
  • 69、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 7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7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72、⊙唐诗宋词中的烟雨清明
  • 7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 74、声音达到了一个极致,反而听不到声音了;同样的,物体抽象我们看不到,是以具象而呈现在我们面前,可物体一旦达到了一个极致,我们也看不到了。
  • 7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7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77、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 7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 《道德经》
  • 79、老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庄子的名言,读懂受益一生,值得收藏!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后面会继续分享经典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 8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道德经》
  • 8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82、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
  • 8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 8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85、诲人不倦。语出: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 8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 87、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
  • 8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8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9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9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92、真正伟大的人是怎样的人?老子说得好,上善若水,最伟大的品性就像水一样的。
  • 9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聃
  • 9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9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96、在《老子韩非列传》的结尾处司马迁写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这里面提到了虚无,正因为虚无所以才能够因应变化于无为。
  • 9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