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101个)
2023-04-23 06:38:04
5388
- 1、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2、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3、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4、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7、【论语十二章翻译】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8、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 9、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 13、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1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15、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 16、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1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18、孔子:“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 20、第六条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他乐观的情绪。多么贤德啊,颜回!”
- 2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23、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 24、有孩子问,这样的翻译过于绝对、过于武断,能不被翻译为“但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
- 25、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 26、求知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7、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 2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29、★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 30、文中的第十一章,文曰:
- 3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2、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後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 3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4、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 35、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 36、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 37、《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 38、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
- 39、说:通假字,通“悦”,表示喜悦、高兴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学后并且时常地去实践它,不也很快乐吗?
- 40、同时指出:“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 41、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42、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 4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4、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 45、④[乐]以……为快乐。
- 46、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47、提示:点击上方"大赞语文"↑亲情关注!
- 48、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 49、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50、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 5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5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53、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54、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55、阅读,研读,精读,而悦之
- 5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57、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 58、季康子问政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5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60、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 6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62、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
- 63、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
- 64、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65、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 66、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 6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6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69、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7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7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73、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 74、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 75、知识无疆界,你我同成长!
- 76、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7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78、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7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80、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81、【论语十二章翻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83、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84、三省吾身,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从心所欲,择善而从,逝者如斯,任重道远,见贤思齐,死而后已追问:谢了!追答:
- 8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86、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 8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88、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89、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 90、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9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2、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93、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9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96、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 97、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98、试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 99、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 10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10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