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推荐99句】

  • 1、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字词学习
  • 2、所以颈联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3、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 4、“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村晚》古诗鉴赏
  • 6、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村晚》古诗鉴赏
  • 7、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 8、“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 9、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
  • 10、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 11、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字词学习
  • 12、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 13、却què看kàn妻qī子zǐ愁chóu何hé在zài,
  • 14、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文讲解
  • 15、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追问追答

  • 1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17、四年级下册语文四年级下册数学
  • 18、作于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 19、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 20、出自杜甫,属于爱国诗篇。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
  • 22、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 23、jícóngbāxiáchuānwūxiá
  • 2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2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6、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 27、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 28、涕: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泪:形声。从水,戾声。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 29、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不得不离开故乡洛阳,长期居住在四川。
  • 30、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 31、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 32、杜甫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兴亡忧虑,他写的诗大半是深沉凝重的,可偏偏有这么一首诗,情感奔放、痛快淋漓,充满了喜悦和兴奋。
  • 33、jiànwàihūchuánshōujìběi
  • 34、归心似箭的杜甫,想着船儿也定不会辜负自己的期许,从巴峡行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一直到襄阳。再从襄阳北上,便可直奔自己的故乡洛阳而去!
  • 35、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消息,惊喜得热泪流满衣裳。

  • 36、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 37、听闻这样的好消息,杜甫愣了愣神,接着眼泪就把持不住地飞奔出了眼眶,沾满了衣服。
  • 38、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xǐ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 3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4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 41、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 42、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字词学习
  • 43、襄阳:在今湖北省。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
  • 44、这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所写的。
  • 45、《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的作者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但表达手法不一样,《示儿》是通过来表达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通过来表达的

  • 46、“温观君河南·河北文选”写于763年春,杜甫52岁。宝应元年的冬天,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取得了重大胜利。叛乱领导人薛松和张忠志都投降了。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并写这首诗时欣喜若狂。
  • 47、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字词学习
  • 48、涕:眼泪。裳:版本
  • 49、诗歌开篇起势迅猛,确切地表达出捷报之突然,也为下文描写狂喜心情作了铺垫。“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是作者所在的地方,在剑门关外,因此称“剑外”。“蓟北”在河北北部,是叛军老巢。
  • 50、这是一部叙事抒情诗,是在宗广德元年的春天在紫洲写的。持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高兴的听到蓟北光复,想到能够回到家乡,欣喜若狂,这种热情是所有人共同的。整首诗没有装饰,情意真诚的。完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的情况,他与妻子和子女谈论了好消息,到处跳舞,并感到惊讶和狂喜。因此,各朝代的诗论家都高度赞扬这首诗。蒲其龙在《读杜心解》中赞扬这是杜甫一生中的第一首快诗。
  • 51、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课文讲解
  • 5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想: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听到军队已恢复失地的消息后的极大欢乐,他收拾好衣服并立即返回家乡。它表达了诗人无法控制的胜利喜悦和回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广阔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 53、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 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 55、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扩展资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báirìfànggēxūzòngjiǔ
  • 56、báirìfànggēxūzòngjiǔ
  • 57、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 5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为:突然间在剑南的传说中,重获冀北的消息,在第一次听到悲伤和喜乐时,眼泪被衣服覆盖了。回首妻子和孩子,他很难过,不知道要去哪里?我的诗被肆意地卷起,我会发疯的天哪,我要放纵地喝酒唱歌。明媚的春天和我作伴,我很高兴回家。仿佛我感觉自己已经从巴霞越过巫峡了;不久到达襄阳,又立即奔向洛阳。
  • 5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 60、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字词学习
  • 61、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 62、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 63、装帧精美书香玉坠精致礼盒
  • 64、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 65、涕泪就是眼泪的意思。古代专指眼泪,现代涕指鼻涕,泪指眼泪,但在古代涕泪都是用来表示眼泪的。

  • 66、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 67、回头看老伴和孩子愁颜不知消失到了哪里,随手胡乱地收起书高兴得要发狂。白天放声高歌还要痛饮美酒,有这明媚的春天作伴正好回乡。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下达襄阳再从陆路回洛阳。
  • 68、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课文讲解
  • 69、大美中华,古诗词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7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71、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pǔ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 72、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20《金字塔》字词学习
  • 73、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 74、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 75、巫峡:长江三峡之因穿过巫山得名。

  • 7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77、今天是古诗打卡活动第41天,每天5分钟,听故事——背古诗——留言打卡,就能轻松学会一首古诗!
  • 78、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 79、我们从诗的内容来看,“忽闻”二字,起势迅猛,表现了捷报传达的很突然。“涕泪满衣裳”,“裳”在此读轻声,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读平声“chang”,写出了诗人听到消息后内心激起的感情波涛。“蓟北”已收,战乱将息,诗人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终于熬过来了。这是喜极生悲,悲喜交集的具体表现。“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愁何在”,“喜欲狂”诗人再次将全家人惊喜若狂的程度推向了高潮。在这欢喜的时刻怎能不开怀畅饮?“放歌纵酒”呢?“青春”指春天,诗人想象在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春光作伴下,与家人一起踏上回乡的旅途。就连返乡的路线也已呈现
  • 80、“初闻涕泪满衣装”则把捷报传来之时诗人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心情非常逼真地表现出来。常年漂泊于偏远的蜀地,备尝艰苦,思念故乡而不可回,现在,叛军已平,想到这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样过去了,自己又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真是喜极而泣。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和无法抑制的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
  • 8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和无法抑制的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
  • 82、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8《红楼春趣》课文讲解
  • 8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视频: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学习字体和甲骨文
  • 84、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8《红楼春趣》字词学习
  • 85、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 86、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 87、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字词学习
  • 88、青春:在此是指春日青翠明媚的春光,指春天。
  • 89、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字词学习
  • 90、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91、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8《威尼斯的小艇》字词学习
  • 92、mànjuǎnshīshūxǐyùkuáng
  • 93、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满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是他终身追求的目标与立世的原则。正如他在《岁暮》中写道:“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种爱国热忱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 94、诗人由于躲避战乱漂泊异乡已经多年,如今听到叛军老巢被收复的消息,心情如波涛翻滚,激动不已,压抑已久的感情如山洪暴发。
  • 95、老师:赵振园学生:黄毅超

  • 96、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 97、他疑惑地向路人打听:“大哥,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大家都如此高兴?”
  • 98、视频:五年级下册语文1《稚子弄冰》古诗鉴赏
  • 9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