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二

  • 1、
  • 2、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 3、第一首诗着重于感,第二首诗则着重于遇。
  • 4、我是一只小小小小的柑橘,我很乖,却怎么样也没人爱……
  • 5、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 每天学习一点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6、每天学习一点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 7、此诗,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 8、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 9、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 10、所以,这一首“南方有丹橘”,可以看做是张九龄在表达被踢出官方朋友圈后的哀伤和不解。
  • 11、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 12、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因果循环奥秘难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不能成阴?
  • 13、《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 14、李绅的《悯农二首》,又叫《古风二首》: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15、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 16、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

  • 17、这是一个春节复习的版本,让我们重新读一读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张九龄和屈原的橘子是一个忧伤的宿命
  • 18、落到他的个人创作上面,这首“江南有丹橘”,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作品。
  • 19、后来,张九龄跟张说拉上了关系。这个张说了不得,此张非彼张,张说可是北方大姓的张,不是张九龄这个南方土著的张,张说早就是名扬天下的宰相,封燕国公。
  • 20、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 21、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 22、【张九龄感遇其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23、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 24、上一期我们说过了,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因为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才混入官场的。唐朝初期,门第血统才是了不得的事情,只要你爸是李刚,你干什么都是对的。武则天为了夺李家王朝的政权,大力起用寒士,科举制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张九龄们才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 25、自:本身。岁寒心:耐寒之心
  • 26、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 27、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 28、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 29、在张九龄的诗中大家最喜欢哪首感遇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30、《感遇》的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 31、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 32、“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
  • 33、岂:难道;伊:那里,指江南;岁寒心:耐寒的本性;荐:进献;佳客:嘉宾贵客;奈何:无奈;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运命:命运;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寻:探求;徒言:只说;树:种植;此木:指丹橘;阴:树阴。
  • 34、空意:空灵的意念。
  • 35、张九龄此诗却又不仅仅停留于此,诗中另有第二主角——高鸟,紧接着就出现了。张九龄对它的态度是:谢绝邀请,并“因之传远情”,请将这份态度远远地告诉每一个人。这就很决绝了。
  • 36、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 37、点上方音频即可收听诗词解读
  • 38、这两个看不透世事的人,都因为一只柑橘,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仰为观止的巅峰。同时,嘉木北迁之惑,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常常歌以咏之的难解的心结。
  • 39、超级有趣掌读,一流高雅公号。楚子陪你聊天说故事,换一个角度读唐诗,换一个方法学《论语》,还可以学文化史、学党史。都是原创、独家。
  • 40、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41、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 42、通读一遍——掌握唐诗发展脉络。
  • 43、备注:每期文学沙龙限制10人以内。
  • 44、张九龄不同,他是宰相啊!唐玄宗对他的欣赏到了何种地步?即使在他被罢相之后,每逢任命官员之时,唐玄宗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他的诗,是可以登在宫廷诗刊头版头条位置的;他破格重用了王维这样的新锐青年,提携过王昌龄、钱起、綦毋潜、李泌、皇甫冉、裴耀卿等诗人,在他晚年被贬至荆州大都督府任长史之时,还不忘把半生求官未果的大诗人孟浩然招来幕府安排工作。他就是诗经楚辞、汉魏诗到盛唐诗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 4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46、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使用了对偶的手法,全诗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表现出春兰与秋桂的清雅高洁与无限生机。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里的兰草繁盛,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 47、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其二》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 48、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 49、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50、张九龄的这组《感遇》共有十二首,《唐诗三百首》中的其在张九龄那里实际上是其七。
  • 51、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绿是形容词经冬犹绿林,意思是经历冬天还是郁郁葱葱绿林:绿色的丹橘林
  • 52、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 53、释义: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
  • 54、可:可以。以:把。荐:献给。嘉:佳
  • 55、屈原也写过《橘颂》,了不得!那是中国文人的第一首咏物诗啊,屈原认为自己这只南方的小小小小柑橘,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但是不能北迁,北迁就没节操了,没节操还不如死。于是屈原的结局是自沉汨罗江。
  • 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56、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 57、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主旨概有两种:一是“感”,将心中之感一语道出,以辛辣的评价取胜,如上一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便是;一种是“遇”,将所遇之事铺陈叙述,以深切的情意动人,如本篇便是。
  • 58、
  • 59、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 60、孤清:孤高而清净。
  • 61、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 62、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其一。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 63、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 64、于是,今晚,我将举杯,不是为了除夕,不是为了世俗的节日,不是为了放假,而是为了历史上两个伟大而高洁的灵魂。
  • 65、杜甫在《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 66、我愿意读懂他们的心声,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歌唱他们分别写下的关于橘子的颂歌、和他们一样坚守中国文人的高雅的节操,守护我们中国士子的岁寒之心。

  • 67、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 68、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 69、幽人,归而独卧,自然就是远离世事的张九龄了。林中高卧本来便是隐士修心之日常,陈子昂亦有诗云“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这样专心一致的状态,便能把停滞淤积的思虑洗清,使人变得孤高而清净。
  • 70、此木岂无阴。全诗是:感遇·江南有丹橘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71、将之荐给嘉客必然受到称赞,奈何山重水阻,无法进献。
  • 72、《感遇》其四翻译: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独自游弋的人们将何处追求呢?
  • 73、南方地区的柑橘林,即便在深冬仍然是一片绿油油。
  • 74、“谢”是谢绝之意,“因之”是凭借之意。
  • 75、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76、举个例子吧,太平公主在宫廷里呆得腻了,到外面建造了一座大花园,邀请政界、文化界名流去游园,然后一起玩写诗的游戏。这些诗的任何一句都挺美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无一不是精彩毕现,但是完整地读下来,却觉得苍白空洞,无聊至极。这些诗,没有一首流传得开的。所谓“宋齐以后,绮丽则无风骨,雕刻则乏气韵,工造句而不解谋篇,浅薄极矣”。

  • 77、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 78、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通过右上角的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79、阻:阻隔。重chong深:指层层阻隔
  • 80、
  •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 81、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 82、【张九龄感遇其二】咦,这不是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吗?
  • 83、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 84、说起来比较硬气的是,这两个人的关系,不是张九龄抱大腿,而是张说注意到了张九龄的才华,主动和他通谱,硬是拉了亲戚关系。
  • 85、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 86、免费同步辅导,免费海量资源!

  • 87、感遇张九龄
  • 88、张九龄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很重要。
  • 89、公元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遂作《感遇十二首》。《感遇十二首》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 90、感遇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jiāngnányǒudānjú,jīngdōngyóulǜlín。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qǐyīdìqìnuǎn?zìyǒusuìhánxīn。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kěyǐjiànjiākè,nàihézǔchóngshēn。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yùnmìngwéisuǒyù,xúnhuánbùkěxún。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túyánshùtáolǐ,cǐmùqǐwúyīn?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91、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 92、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 93、命运只能靠运气去碰,天道因果之中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 94、对。中国文人的咏物言志,是有传统的,从《诗经》《楚辞》这个源头开始,到盛唐的李杜,再到今天舒婷的《致橡树》,赵传唱的“小小鸟”也算吧。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文脉。
  • 95、《感遇》其二翻译:自从我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内心澄明得就像一个孤独清高的隐士。我很想拿这些来答谢那高栖的飞鸟,希望能托他传达给远方的君主,告诉他我思念的情怀。日日夜夜地,我就这样怀抱著高远的理想,可是又有谁能感念到我的至诚?在朝廷里的人和沉沦草莽隐居乡野的人本来就相隔很远,他们又怎能抚慰我那一片思君的忠城呢?
  • 96、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97、孟浩然:洛阳道中
  • 98、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99、全诗有一条对比的隐线:“飞沉”中,“飞”是高鸟,“沉”是幽人。
  • 100、滞虑:停滞淤积的思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