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2023-01-21 09:22:54
4419
-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唐朝·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wàngtiānménshān》táng·lǐbái
- 2、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 3、古诗配画: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4、古诗配画: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 5、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6、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春种秋收,等到了秋天,五谷丰登、果实累累、鱼儿满仓……可以想象的出秋收时节热闹的场景!
- 7、收获的季节,人们总是劳累着并开心着。在田地里、水塘上……劳动的人物弯着腰,拿着工具,尽情挥洒汗水,享受着这份独特的满足!
- 8、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9、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10、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11、作品的绘画形式:(电脑、彩铅、水粉、水墨、水彩)
- 12、▍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 13、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
- 14、《望天门山》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 15、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然后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 16、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18、专业摄影制作光盘采访报道网络发布
- 19、准备材料:素描纸、彩色笔。
20、二年级:dyb615@1com
- 21、画者笔下的李白,头戴乌纱帽、身穿白袍,仙风道骨,随性洒脱
- 22、作品不同的绘画手法:(同一首诗,不同的绘画手法,不一样的配画内容)
- 23、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 24、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25、②中断:指长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称为楚江。
- 26、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 27、李白创作的《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壮丽的景象,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 2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29、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0、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 32、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 33、天门山:安徽省芜湖市北郊,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 34、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35、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 36、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 37、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 38、(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39、江浙人民,我李白来也!
4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 41、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 42、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43、(诗词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
- 44、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45、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46、第三幅:《望天门山》古诗配画俵口小学三二班于欣瑶
- 47、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48、(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 49、(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50、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扩展资料:《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