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2023-03-02 03:18:45
9629
- 1、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 2、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3、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 4、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 5、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6、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 7、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8、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 9、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 10、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11、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相互关爱给予谅解,这样,人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 12、如果因为你思念上师, 而掉了一滴眼泪。 这一滴眼泪是所有的善中,非常大的一种善。
- 13、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 14、如果因为你思念上师, 而掉了一滴眼泪。 这一滴眼泪是所有的善中,非常大的一种善。
- 15、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 16、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 17、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18、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 19、皈依佛,要尊敬一切佛的身像,甚至连佛的画像塑像也要像尊敬真佛一样尊敬恭奉,不能产生任何对佛不尊敬的言行
- 20、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 21、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 22、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 23、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 24、若只用财富供养,供养虽然丰盛,但如果不听从师教,就像用高价买了许多药物、却一颗也不吃一样,拜师的作用就一点也起不到。
- 25、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 26、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 27、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28、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 29、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 30、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 31、入行论:若习不成易,彼事亦非有,故应忍小害,大害亦能忍。
- 32、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
- 33、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 34、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 35、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 36、当心境平静时,自然会保持诚意与开阔的心胸。
- 37、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38、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 39、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 40、如果没有超越口头的虔敬心,皈依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不了解业的道理,那持守戒律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没有发展出离心,寻求解脱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没有慈悲,自称是大乘的修行者无异是空谈; 如果没有强烈的意志去修持菩萨的六度波罗密,那么所受的菩萨戒也是一个笑话。
- 41、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
- 42、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 43、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 44、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45、一切的烦恼都是从不守本分的追求中产生。
- 46、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 47、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48、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 49、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 50、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 51、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 52、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 53、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 54、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 55、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 56、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 57、常吃谦虚恭敬恕忍宽厚的饭,多喝诚实礼让勤劳节俭之汤。
58、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