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契诃夫

  • 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 3、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 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 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 6、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 9、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 12、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 1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 1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 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 20、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 2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 2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 24、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 2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 2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 2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 2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 29、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 3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 32、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 3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 3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 37、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 3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 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 4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 4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4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 4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 4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 4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 47、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 4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 5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 51、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 5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 53、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 5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 5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