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意志力,是无法估计的。一滴水,我们看不出它的力量,但如把它滴入石缝而结冰,就足以把石头撑裂。
2023-05-09 22:05:34
3546
- 1、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 2、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 3、背离上师的人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学问,也干不出自利利人的任何事情,这也是一条无法改变的法缘规律。因此,学人最好是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师道。
- 4、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慈悲喜舍心给予布施与协助,且不求回报。
- 5、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 6、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 7、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 8、精进并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时时刻刻保持法喜。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 9、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10、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 11、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 12、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13、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 14、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 15、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 16、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17、生活中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的是平静的接纳,接纳生活给你的所有,接纳命运给你的一切,陪着自己的心在接纳中平静的走过,其次,要时时精进,不断提升,让心更加慈悲,善良,博爱,宽容。
- 18、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 19、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20、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 21、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22、心里有阳光,世界就充满阳光;心里有爱,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心里盛满快乐,满处都是笑声。
- 23、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 24、业由心造,一切染净因果不出自心,都是自己造的。
- 25、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 26、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 27、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28、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慈悲喜舍心给予布施与协助,且不求回报。
- 29、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30、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 31、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 32、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 33、只有随顺因缘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随顺因缘,才会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随顺因缘,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 34、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 35、修行无非就是要调伏我们的妄心、妄念。
- 36、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37、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 38、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 39、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40、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 41、皈依佛,要尊敬一切佛的身像,甚至连佛的画像塑像也要像尊敬真佛一样尊敬恭奉,不能产生任何对佛不尊敬的言行
- 42、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慈悲喜舍心给予布施与协助,且不求回报。
- 43、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 44、佛告诉我们在家信徒要通达世事、如法求财,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就可以自强自立。这是学佛成佛的基础。
- 45、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 46、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47、决定一生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 48、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 49、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50、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