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时间花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事。

  • 1、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 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 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 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偏狭; 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
  • 2、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 3、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 4、为人处世眼界宽,高也和善,低也和善。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 5、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慈悲喜舍心给予布施与协助,且不求回报。
  •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 6、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 7、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 8、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 9、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 10、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 11、生活中的修行,首先要做到的是平静的接纳,接纳生活给你的所有,接纳命运给你的一切,陪着自己的心在接纳中平静的走过,其次,要时时精进,不断提升,让心更加慈悲,善良,博爱,宽容。
  • 12、以正信合十,口诵向佛敬礼,一心坚持慈爱之心,将获得无上菩提圆满的不退转境界。
  • 13、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 14、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 15、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 16、不要凡事都依靠别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自己,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 17、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 18、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 19、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 如果因为你思念上师, 而掉了一滴眼泪。 这一滴眼泪是所有的善中,非常大的一种善。
  • 20、如果因为你思念上师, 而掉了一滴眼泪。 这一滴眼泪是所有的善中,非常大的一种善。
  • 21、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 22、有的人说,我也知道应该放下,但就是放不下。现在要你彻底现量见到诸法的实相,要彻底放下,你做不到,但是可以比量见到,可以放下一些粗大的分别执着,这也是一种修行。
  • 23、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 24、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25、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26、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 27、无论我们修哪一种法门,都不应只是想改变别人,自己却丝毫不改。比如我们告诉别人生气不好,那自己就不应该生气,我们教别人要少欲知足,自己就应知足常乐。所以在教训别人应该怎么做之前,自己要先以身作则,否则教别人如何相信你?
  • 28、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 29、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 30、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 31、做人应该像大地那样,要让别人踩在自己的身上。
  • 32、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33、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 34、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 35、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 36、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 37、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 38、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 39、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 40、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 41、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之心,即使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也不会感到满足,而不知足的人则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人世间的物质资源有限,人拥有财富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因此,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就必须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必须心怀善念。
  • 42、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 43、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 44、如果没有超越口头的虔敬心,皈依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不了解业的道理,那持守戒律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没有发展出离心,寻求解脱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没有慈悲,自称是大乘的修行者无异是空谈; 如果没有强烈的意志去修持菩萨的六度波罗密,那么所受的菩萨戒也是一个笑话。
  • 45、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 46、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 47、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在无常无可奈何的生命当中,能平安活着是幸福的。
  • 佛与凡人的区别很简单,在于是否清除心灵的污染。
  • 48、佛与凡人的区别很简单,在于是否清除心灵的污染。
  • 49、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50、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 51、烦恼的性质:心中产生使心境变得不平静、不自在的一种情绪状态。
  • 52、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 53、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 54、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 55、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 56、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 57、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