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挑别人毛病,是由于遗忘自己的缺失,而产生的现象。
2023-04-27 03:51:01
7805
- 1、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 2、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 3、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4、学佛修行的人,千万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就等于退失菩提心。
- 5、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 6、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 7、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 8、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 9、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 10、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 11、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 12、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 13、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14、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 15、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 16、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 17、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18、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 19、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 20、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 21、时时刻刻让你的心安住在当下,就能把心独立起来;心独立起来了,妄想就减少了。
- 22、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 23、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24、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 25、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 26、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 27、对所有的人都要感恩,慈悲心就能建立起来。
- 28、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29、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 30、诸佛有没有老师呢?有,佛的老师就是法宝。这里的法是指真如,是一切事物的本性。
- 31、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 32、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 33、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34、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 35、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 3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 37、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 38、一切的烦恼都是从不守本分的追求中产生。
- 39、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 40、心的迷惑就是以我”为中心,心的开悟就是突破了我”的障碍。
- 41、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 42、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 43、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44、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是我们处世待人的根本原
- 45、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 46、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 47、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 48、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 49、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 50、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