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句话写出鲁肃的爱才,也从侧面再一次说出了吕蒙长进很大。祝您学业有成!

  •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孙权看到吕蒙的变化,说:“富贵显荣,更能折节好学,喜读书传,轻财尚义,有国士之量。”
  • 3、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古诗词选择题和理解性默写汇总
  • 4、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 5、“孙权”是主语,“喻”是谓语中心语,“吕蒙读书”是宾语.“孙权喻吕蒙读书”是个主谓短语,其中的宾语“吕蒙读书”也是一个主谓短语.
  • 报应有早晚,祸福自不错。
  • 6、报应有早晚,祸福自不错。
  • 7、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 8、“蒙辞以军中多务。”军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啊——这是吕蒙不肯学习的理由。确实,三国纷争时期,战争形势变化莫测,为将者静下心来读书确实很难,不仅当年吕蒙有此顾虑,即使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干部为没有时间学习而“叫苦”,作为自己不学无术的借口。

  • 9、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
  • 11、ROUND1近义词辨析
  • 12、(要想成为全人就不能清闲自在,要清闲自在就不能成为全人)
  • 13、欧阳修——四岁丧父,后中进士,后遭贬谪——关注民生——自然流畅,风格清新
  • 14、司马光的独乐园,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资治通鉴》书局所在地。这里环境幽美,格调简素,反映了园主的情趣和追求。
  •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6、(4)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 17、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
  • 18、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 19、其繁忙并不是不读书的理由。
  • 20、毛泽东的办公桌上,餐桌上、茶几上、床上,都摆了书。长征中,在马背上看马列的书。转战陕北时,让大白马驮着24史,每到一地,就拿出阅读。
  •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 2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 22、(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3、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 2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25、(参考答案)揭发截至界限禁止精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 26、“蒙辞以军中多务。”军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啊——这是吕蒙不肯学习的理由。确实,三国纷争时期,战争形势变化莫测,为将者静下心来读书确实很难,不仅当年吕蒙有此顾虑,即使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干部为没有时间学习而“叫苦”,作为自己不学无术的借口。
  • 27、后来,有一次,孙权赞扬吕蒙时说道:“天下有几个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坚持读书学习,自强不息呢?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看重节义,认真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不能沉溺于财富之中,这样就不容易堕落。吕蒙的这种行为真是我们的榜样啊!”
  • 28、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 29、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 30、于是,鲁肃专门拜见了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
  • 31、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 32、智永与“退笔冢”
  • 33、出自《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 34、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 35、这份强大力量是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最好证明。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无法决定苦难是否降临,却可以选择如何迎接苦难。在当下的中国,靠努力改变命运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能牢牢握住书写人生的那支笔。
  •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 36、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
  • 37、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38、《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 39、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 40、“孙权”是主语,“喻”是谓语中心语,“吕蒙读书”是宾语.“孙权喻吕蒙读书”是个主谓短语,其中的宾语“吕蒙读书”也是一个主谓短语.
  • 41、(时间可能有早有晚,但报应不会错的。告诉人们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 42、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 43、其书局在汴京时已奉诏成立,除了司马光之外,当时的著名学者刘恕、刘攽和范祖禹都参与了书局的工作。
  • 44、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 45、翻译: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 46、孙权看到吕蒙的变化,说:“富贵显荣,更能折节好学,喜读书传,轻财尚义,有国士之量。”
  • 47、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48、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 4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
  • 50、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寻阳: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 51、寻阳: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 52、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 53、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 54、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网
  • 55、智永与“退笔冢”
  • 56、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
  • 57、(自己家没有好的运气,却埋怨社会不行)
  • 58、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 5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