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信合十,口诵向佛敬礼,一心坚持慈爱之心,将获得无上菩提圆满的不退转境界。

  • 1、人们只有在彻底了解,什么是自己没有必要去做的事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必须去做的事;不做没有必要做的事,自然会去做该做的事。
  • 2、平凡的人为了一点点批评就大动肝火,明智的人却渴望由谴责、批判他的人身上学到一点什么。
  • 3、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 4、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 5、对于自身的不幸挂念愈久,它伤害我们的力量就愈大。
  • 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会相归性,无不融通。
  • 6、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会相归性,无不融通。
  • 7、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 8、让我们尊贵的心来做主,而不要让那种俗贱的欲望来当主人。
  • 9、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 10、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 11、坚持原则使人成功;执着而不懂得变通,却是失败的根源。
  • 12、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 13、全力追捕已经逃走的东西,反而会失去剩下的东西。
  • 14、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15、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16、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 17、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 18、生活是多元的,但要把握分寸,知所割舍,才算成功的人生。
  • 19、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无有分别,离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种种虚妄分别去掉,才能真正无挂无碍。
  • 选择力展现了我们的人性。
  • 20、选择力展现了我们的人性。
  • 21、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 22、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 23、我们最难以接受的谏言,往往对我们是最有益的。
  • 24、瑕疵未必全是负面的,只要善加运用,往往会成为完美的一部分。

  • 25、修行的目的,主要是制心一处,让散乱的心集中在一点上。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能够在一点上,妄想就少了。
  • 26、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采的地方。
  • 27、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地排除不利条件。
  • 28、对于自身的不幸挂念愈久,它伤害我们的力量就愈大。
  • 29、以觉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献人生”之实践成就大悲心。
  • 30、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 31、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 32、任何无知的人都会批评、责备与抱怨而且他们大多真的常常这样做。
  • 33、心的意志力,是无法估计的。一滴水,我们看不出它的力量,但如把它滴入石缝而结冰,就足以把石头撑裂。
  • 理想愈远大,所遭受的阻力必愈多;所处环境愈恶劣,所获得的经验必愈宝贵。

    34、理想愈远大,所遭受的阻力必愈多;所处环境愈恶劣,所获得的经验必愈宝贵。

  • 35、光有想象力而无真才实学的人,犹如有翅膀飞翔却无双脚落地一般。
  • 36、不要去命令你的心一定要去做某些事,因为这个命令反会造成事情更不确定。
  • 37、以烦恼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世间法,以觉悟为特征的生活境界就是出世间法。
  • 38、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
  • 39、要放弃某些东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当我们和人生中的各种波折相会时,还是必须选择「放下自己」。
  • 40、圆满的人生是建立在对因果规律的深信不疑和透彻把握的基础之上。
  • 41、自我节制是好事,但超过了一个限度也就不算是美德了。
  • 42、心空者,不是不要这颗心,而是空去自己当下这一念的情识分别、妄想执著。在空掉妄想执著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即刻显现。
  • 43、寂灭就是任何境界皆无碍。
  • 44、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

  • 45、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已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46、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
  • 47、如果你的思考能力不好,就别考虑太多。
  • 聪明的人较重视自己的过错,愚笨的人却为小小优点而沾沾自喜。
  • 48、聪明的人较重视自己的过错,愚笨的人却为小小优点而沾沾自喜。
  • 49、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 5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 51、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 52、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 53、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 54、自我节制是好事,但超过了一个限度也就不算是美德了。

  • 55、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