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之所以坏事,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 1、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宜不亲,不义不近。
  • 2、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 3、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 4、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 5、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6、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7、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 8、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 9、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 1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 1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 12、因其国家,去其无用,足以倍之。
  • 13、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至孝于亲。
  • 14、慎言知行。
  • 15、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 16、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 17、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利也,用不可不节也。
  • 18、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 19、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 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20、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21、故得士则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 22、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 23、天欲义而恶不义。
  • 24、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人之耳目之实知有与无为仪者也。
  • 25、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 26、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 27、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 28、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 29、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 30、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 3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 3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
  • 3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 34、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 35、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
  • 36、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 37、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38、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 39、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 40、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41、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也。
  • 42、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 43、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
  • 44、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 45、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 46、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 47、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48、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49、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于天,则菑犹未去也。
  • 50、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51、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 52、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 53、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 54、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
  • 55、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56、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

  • 57、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