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023-02-17 20:15:06
9143
-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 3、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 4、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5、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 6、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7、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 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 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 1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2、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13、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 14、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1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17、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 18、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 19、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 2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21、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24、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 25、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 26、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 27、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 28、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 2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 30、6、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 3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2、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 33、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 34、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 36、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 37、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 38、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 39、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
- 4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 41、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42、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 43、译文: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 44、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 45、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 46、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 47、译文:不羡慕过去,不忧念未来。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时机合适就行动,事物来了就应对,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什么是乱,什么要肯定,什么要否定,就一清二楚了。
- 4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 4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 50、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 5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5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53、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 5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 55、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 5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 57、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 58、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