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曾评价当时的各种学说,认为最有影响的还是儒家与墨家,“世之显学,儒、墨也。”儒家自不用说,就墨家来看,其地位的确不容小觑。墨家的影响尽管很大,可是墨子的文章却写得“质木无文”,语言朴素单调,没有什么文采。楚王对此很是不解,有一次就问当时一位名叫田鸠的墨家人物,墨子的文章为何如此?于是田鸠便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就是这个“买椟还珠”,还有一个是“秦伯嫁女”:

  • 1、买椟还珠是著名的中国寓言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所作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2、你知道成语“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吗?请你说一说。
  • 3、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 4、翻译: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 5、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 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 6、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 7、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 8、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9、未可谓善鬻(yù)珠也。
  • 10、点击"文言文古诗词"关注我们
  • 11、【买椟还珠文言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12、未可谓善鬻(yù)珠也。
  • 13、而:连词,表转折。却,可是。
  • 14、买椟还珠的楚人是个明显的外貌协会的代表,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心只看漂亮的外表,很可能就会和最重要的东西擦肩而过
  • 15、②做事要看准本质,不能舍本逐末。
  • 16、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大概就这意思吧!
  • 17、没有眼光的人,总是难以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 18、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19、善:擅长,善于。
  • 20、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批评当时的学者们欣赏浮夸的辩辞,却对经世致用的理论不予理会,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完全违背了对理论理解的原意。
  •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商人在郑国贩卖珠宝。有一天,他获得一颗珍贵的珍珠,打算以高价卖出。于是,他买来名贵木材,请一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做了个精美的首饰盒。盒面上雕刻着花鸟鱼虫等等各种美丽的花纹,盒子四角镶着漂亮的装饰,又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商人把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中,拿到市集上去卖。精美的盒子非常引人注目,被人们团团围住。一位郑人很喜欢这个盒子,最后花髙价买下。商人正在独自高兴,只见买珠人急匆匆地走过来。商人以为他后悔了,正想找个借口离开,没想到买珠人对他说:“您有颗珍珠忘拿出去了,我特意回来还给您。
  • 21、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商人在郑国贩卖珠宝。有一天,他获得一颗珍贵的珍珠,打算以高价卖出。于是,他买来名贵木材,请一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做了个精美的首饰盒。盒面上雕刻着花鸟鱼虫等等各种美丽的花纹,盒子四角镶着漂亮的装饰,又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商人把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中,拿到市集上去卖。精美的盒子非常引人注目,被人们团团围住。一位郑人很喜欢这个盒子,最后花髙价买下。商人正在独自高兴,只见买珠人急匆匆地走过来。商人以为他后悔了,正想找个借口离开,没想到买珠人对他说:“您有颗珍珠忘拿出去了,我特意回来还给您。
  • 22、当他们是楚国人时,会吆喝:“买珍珠!买珍珠啦!……”还会为自己的珍珠来标价,还会设想珍珠的特别功能和由来,以此添加珍珠的贵重;还会在郑人还回珍珠时一年懵的说:“这个人太奇怪了,居然不要珍珠?”
  • 23、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24、(释义)椟:木匣;还:退回;珠:珍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
  • 25、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盒子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 26、楚国有个人到郑过去卖珍珠.他先用木兰做了盒子,又用桂木和花椒把盒子熏香,然后镶嵌上珍珠宝玉,装饰上玫瑰石,再装嵌上绿翡翠.郑国有个人买下了他的盒子,却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部分解释:(楚)国名.(为(为))制作.(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桂)桂木,有浓烈香气.(椒)指花椒,种子与茎皮都可作香料.(缀(Zhui))连缀,点缀.(玫瑰(meigui))美石.(缉(qi))装饰边沿.(翡翠)绿色的玉.(还)退回.(椟(du))小匣子.(鬻(yu))有"买"和
  • 27、在我们阅写课堂上,小古文学习是这样的:

  • 28、②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 29、②为木兰之柜:(他)用木兰香木(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
  • 30、如果修饰文辞的话,他就担心人们会留意于文采而忘了它的内在价值,从而造成因为文辞而损害实用的恶果。这和楚人卖宝珠、秦君嫁女儿是同一类型的事,所以墨子的话很多,但不动听。”
  • 31、想成为百万富翁吗?来加入百万大富翁计划吧!
  • 32、没想到吧,我直到最后才把这个作品的全部解读内容和翻译资料发给孩子们。当孩子们读过,演过,创意过,再收回到文本本身的具体内容,孩子们不仅条理更清晰,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深刻了许多,这一点很好的体现在本次课堂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丰富,对于故事主线的把握,对于角色形象的描写,对于事情前因后果的诠释,对于故事带给自己的领悟。我看到孩子们每个人对于故事有了自己的见解,并大胆的表达出来,内心是欣喜而雀跃的。
  • 33、(4)“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34、买椟还珠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译文: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
  • 35、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大概就这意思吧!
  • 有时候我们常常容易相信眼睛所直观看到的东西,而不去在乎事物的本质。
  • 36、有时候我们常常容易相信眼睛所直观看到的东西,而不去在乎事物的本质。
  • 37、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

  • 38、②做事要看准本质,不能舍本逐末。
  • 39、不能只看重外表的、次要的属性,忽视了本质性的属性!
  • 40、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 41、买椟/还珠停顿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42、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 43、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却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宝。
  • 44、彼得潘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孩子最爱。
  • 45、有时候我们常常容易相信眼睛所直观看到的东西,而不去在乎事物的本质。
  • 46、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47、他用木兰的名贵木料做装珍珠的小盒子,用香

  • 48、楚国有个人到郑过去卖珍珠。他先用木兰做了盒子,又用桂木和花椒把盒子熏香,然后镶嵌上珍珠宝玉,装饰上玫瑰石,再装嵌上绿翡翠。郑国有个人买下了他的盒子,却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部分解释:(楚)国名。(为(为))制作。(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桂)桂木,有浓烈香气。(椒)指花椒,种子与茎皮都可作香料。(缀(Zhui))连缀,点缀。(玫瑰(meigui))美石。(缉(qi))装饰边沿。(翡翠)绿色的玉。(还)退回。(椟(du))小匣子。(鬻(yu))有"买"和
  • 49、以上,在表演片段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鼓励着把故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更加立体的呈现了故事的内核,也让最后寓意的部分达到了每一个人都有独特见解的程度。
  • 50、买椟还珠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译文: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
  • 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 51、②薰:通“熏”。以:用。桂椒:肉桂与花椒,均为芳香植物,有特殊的香味。
  • 52、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装饰,用翡翠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 53、有一个在郑国卖明珠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了个匣子(装明珠),用桂椒为它熏香,用珍珠玉石来点缀它,用玫瑰石来装饰它,用羽毛翡翠来衬托它.一个郑国人买了匣子却把明珠还了.这说明那个楚国人善于卖匣子,而不能说他善于卖明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羽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注释)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1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这里指闸子。②桂、椒——香料。③缀(zhuì)——连结、装饰。④玫瑰(méigui)——一种
  • 54、这个小故事中的那位郑国人,被漂亮的盒子的外表所迷惑,反而忽视了盒子里面真正的有价值的宝珠,且亲手把珍珠给了他人。
  • 55、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56、●文中的“而”“其”“之”的意思是什么?
  • 57、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盒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珠玉、玫瑰、翡翠。有个郑国人把盒子买了去,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 58、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在批评当时的学者们欣赏浮夸的辩辞,却对经世致用的理论不予理会,批评受众的取舍不当,显然完全违背了对理论理解的原意。
  • 59、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告诫人们不要只看到了华而不实的外表而没看到里面真正有价值的宝物。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 60、②做事要看准本质,不能舍本逐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