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时事政治精选120题

  • 1、为了现前上述八种德相、获取殊胜果利,必须从现时起精进成办八因三缘。
  • 2、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 3、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 4、二○○二年藏历四月三十日
  • 5、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 保护和发展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的命题,但愿藏区的发展在不破坏它的原貌下能保留那些曾经的历史见证和老风貌,这样,今后进藏区想来看看的也有更多乐趣可以选择吧。看到这里,我又多句嘴,那些有进藏计划的童靴们,不要再犹豫了,要来需赶紧乘早,不然今后你懂的,随着交通的发展,估计藏区也是双节景点的那副恐怖模样,想看景发个呆怕是真要做梦去了!
  • 6、保护和发展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的命题,但愿藏区的发展在不破坏它的原貌下能保留那些曾经的历史见证和老风貌,这样,今后进藏区想来看看的也有更多乐趣可以选择吧。看到这里,我又多句嘴,那些有进藏计划的童靴们,不要再犹豫了,要来需赶紧乘早,不然今后你懂的,随着交通的发展,估计藏区也是双节景点的那副恐怖模样,想看景发个呆怕是真要做梦去了!
  • 7、TakeheartTibetjourney
  • 8、【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由于现代文化日渐淡忘了无私大公的思想,又拒绝佛法的救助,对于我执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切心理病的根本因、一切痛苦的根源,反而鼓吹实现自我是最现实的。这样一种缺少我执对治力而只有强化我执的所谓现代文化,若继续发展下去,人类的我执只会日益深重、坚固,最终有一天会陷入积重难返、不可自拔的地步。业障的障锢、心智的暗钝使得现代人无法接受智慧的教化,这样佛法的光明无法进入人们黑暗、封闭的内心,这些现代的人们便只有在我执的推动下毫无控制地拼命造业。而到了末劫,人与人相见即起嗔心,完全失控的、迷乱
  • 9、以布施为例,在作任何布施前,都应如是思维:为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我今行此布施。中间应以空性见安住或相似安住,知道布施的我本不存在,所施之物也无实有,而受施者亦如幻化,这样破除布施时的著相实执。最后布施的功德不为自求人天福报、权乘小果,唯愿以此功德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无上菩提,如是回向可以成就无量功德。《菩萨地论》云:“不要只是为了获得善报而行布施,一切的布施功德都应回向于无上圆满菩提之达成。”
  • 10、一切菩萨疼爱的独子——有情众生陷溺于三界的不净坑中,如母如亲的声闻、缘觉虽见众生陷入生死之中,只能忧愁哀叹,却不能将其救出,只有商主菩萨不忍亲见爱子的陷溺,而奋不顾身,亲赴不净坑中将爱子救出。所以仅如母之悲尚不足够,需依悲愍,如父勇悍,发起亲自荷负救度众生之担的增上意乐。
  • 11、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
  • 12、以真理为灯火,以真理为支柱,不好以别的东西为支柱。

  • 13、经历了这一路的风尘,终达圣城,身体累了,心却飞了。离开拉萨自然有些不舍,但青藏线神奇的“天路”依然在后面翘首以待,所以,背起行囊,朝着下一个远方继续……
  • 14、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 15、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袁中道
  •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17、10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 18、造业的过程可分为四方面: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然后对此事物产生一个造业的动机,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便、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产生结果。这四个方面称为造业的基、发心、加行和究竟,如果四方面都圆满具足,就称为究竟的业。以下逐次分析十种究竟恶业。
  • 19、如果你不会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 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20、甘丹颇章大门前面有一个小佛殿,里面供奉着五世达赖喇嘛的衣服。甘丹颇章一共有三层,每个窗口都零零星星种了许多花。这里曾是二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过的地方。后来五世达赖喇嘛掌管地方政权,在布达拉宫完成白宫部分重建后,便正式迁到了布达拉宫。因此由于达赖是在甘丹颇章建立其政权的,所以五世达赖时期又称”甘丹颇章王朝”。
  • 21、凡夫亦是如此,因为俱生以来对自我的执著,且由此对金钱、美色、名声、地位等执为我所拥有,这样妄执人我,心不平等,便产生了自爱、自利的私心。当他人、外物触及自身的利益时,由于执我、自爱,便会损人护己,这就是害心产生的根源。由保护自我引生的一切害心恶行,为时不远必定会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
  • 22、在产生这些果支的时候,我们要问:谁是造业者?是谁在爱、是谁在取?又是谁在感受果报?其实,取是由爱而生,爱是由触而来,如是上推,名色由识而来,识因行而生,行因无明而起,整个过程仅仅是从唯法因支生起唯法果支,在生起流转的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作业的我与感果的我。众生因为不了知生死的道理,于彼妄执为有我,为了寻求我的安乐,便去造集三门善与不善之业,从而随业继续流转。

  • 2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 24、于功德田起,害父母业定。
  • 25、此顶善根依下、中、上三品,下忍位如煖、顶继续修四谛十六行相,至中忍位则变为减缘、减行修法,而上忍位只观欲界苦谛一行相,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此位又以一刹那观苦谛一相入世第一法位。因为此位缘欲界苦谛修一行相仅一刹那,仍属有漏,所以称为世间,又因为此有漏法为世间中最殊胜,故称第一。最胜乃因有士用力、离同类因,无间即引圣道。
  • 26、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 27、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 28、【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二圆满人身之异熟果报208
  • 2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咬他一口吗?
  • 30、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 31、在大小乘俱舍论中都指明烦恼的生起需要具足三种条件,即:烦恼未断、所缘境现于近前、非理作意。
  • 32、“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要免于恶趣的痛苦,必须断除痛苦之因——十恶业。

  • 3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 ⑹触:由于六根、六尘、识三者和合,开始感触可意、非可意、中庸的三种境界。
  • 34、⑹触:由于六根、六尘、识三者和合,开始感触可意、非可意、中庸的三种境界。
  • 35、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 36、10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 3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 38、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 39、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4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 41、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 42、在产生这些果支的时候,我们要问:谁是造业者?是谁在爱、是谁在取?又是谁在感受果报?其实,取是由爱而生,爱是由触而来,如是上推,名色由识而来,识因行而生,行因无明而起,整个过程仅仅是从唯法因支生起唯法果支,在生起流转的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作业的我与感果的我。众生因为不了知生死的道理,于彼妄执为有我,为了寻求我的安乐,便去造集三门善与不善之业,从而随业继续流转。

  • 43、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菲·贝利
  • 44、所以在这个世间,利人正是利己。上师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 45、莲池大师对此论道:“古人为生死行脚,才逢师友,惟汲汲商略是事,何暇他论?今人终日杂话,求如二僧,亦不可复得;鬼神在侧,又当如何?噫,可惧也已!”
  • 46、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 47、真净禅师住持建安保宁寺时,王安石以素绢供养。禅师问侍者:“这是何物?”答曰:“纺丝罗。”真净问:“何用?”侍僧答:“能作袈裟。”真净指所穿布伽黎说:“我平常披此,他人见了也不会嫌恶。”即令送入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 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 48、宋黄山谷(黄庭坚),好作艳词。一次拜谒圆通秀禅师,秀禅师呵斥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愿施于此乎?”时秀禅师正训戒李伯时画马。山谷笑答:“莫非又置我于马腹中?”禅师说:“伯时念想在马,堕落不过一身,公以艳语挑动天下人的淫心,岂止堕于马腹中,正恐坠入泥犁耳。”谷悚然愧谢,从此绝笔。
  • 49、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 50、应身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在菩萨面前显现的他受用报身更极微妙。《观经》上讲,报身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具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佛之法身更是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经云:“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处,遍一切众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国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
  • 51、丈夫性:指成就男根。
  • 52、唐智宽,常诵维摩经和戒本,感得天神绕房。宽天性慈惠,欢喜瞻视病人。不论道俗及远道近邻,凡无人护理的,即将其抬到房中,躬自护理。有患腹痈的,脓不能出,宽即以口吮吸,病人因此而得痊愈。后来袅感作乱,借故逮捕宽大师,将其流放西蜀。发配之时,钱财衣帛一概不受,唯以一驴驮经。

  • 53、由以上二门心易得定,心得定后,应依已修成之寂止,为现前慧观而修四念住。此观包括自相念住与共相念住两种。身、受、心、法各别的自性名为自相。不论身、受、心、法,一切有为都是无常,一切有漏都是苦性,一切法都是空、无我性,这些是共相。
  • 54、佛祖释迦牟尼原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当时喜马拉雅山麓一个小国的王子。少年时,乔达摩•悉达多就离家开始了修行。他走入丛林苦修,后走出丛林,饱尝人间的疾苦,受到各种历练。到29岁,乔达摩•悉达多终于大彻大悟,超脱了轮回和生死,成了佛陀。佛陀出家前是释迦族人,牟尼是“智者”的意思,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的智者”的意思。释迦牟尼不仅是释迦族的智者,他高尚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55、胎生之外其余诸类如何结生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