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殊不知有失就有得,无论是什么,追求过了,都会物极必反,得不偿失。

  • 1、世界上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菩提心,如果有这个朋友跟随,就会获得幸福。
  • 2、平常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 3、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学佛,很好的,也很重要的。但是你的脑子一直沉浸在钱财等外境的发展,而忘掉自己的身体也不行的。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来休养身心,调理身体,因为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你努力进取的保障。你的境界,你的发展才会非常完美,你才有希望圆满你的世出世法,所以健康的身体很重要。

  • 4、我们每个佛弟子都有自己的上师,也需要一个上师,这是我们脱离轮回解脱成就的保障。可是我们依止了上师后,光靠供养承事能不能解脱呢?还是很难说的。还是勤修上师的法,听从上师的教言比较稳固,解脱成就才有希望。所以依止上师后,闻思修行很重要。
  • 5、禅修技巧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如何安住自心,跟心互动,而不是被心牵动。
  • 有人说,佛法里面讲的放下,就是要舍弃生活中的一切物欲,那也不一定。你是个学佛人的话,也缺不了衣食住行,也得拥有诸多财物,这些也是需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为了名利地位而去贪求执着这些,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也就不会得到幸福,这才是要放下的。佛法里面所说的放下,指的是放下这些。
  • 6、有人说,佛法里面讲的放下,就是要舍弃生活中的一切物欲,那也不一定。你是个学佛人的话,也缺不了衣食住行,也得拥有诸多财物,这些也是需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为了名利地位而去贪求执着这些,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也就不会得到幸福,这才是要放下的。佛法里面所说的放下,指的是放下这些。
  • 7、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 8、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过着什么也不缺的生活的人,是无法了解何为生活的幸福,欲望愈少,愈能享有幸福的人生。荣华富贵者并不一定就永久快乐,贩夫走卒也不是一辈子劳苦,一个人只要心安理得,适如其分地做其本分”事,即是幸福。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 9、无有善业无快乐;无有信心无证悟;无有悲心无菩堤;无有上师无一切。
  • 10、平常我们的心总是会有很多的希望和恐惧,心中想的不一定说得出来,担心别人会怎么想,总是会有许多的挂碍。当我们能安住于自心而不散乱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恐惧、希求,也就不会像平常那样,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
  • 11、有的居士学了一点佛法,明白了一些佛教的道理以后,就用所学到的法来看他人的过患,这就变成了法执,这是个错误。你了解了佛法的内容以后,要用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改变自己,这才是佛法真正的内涵,你也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 12、作为一个佛子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用微笑来慈祥的面对众生,因为众生是我们成就解脱最好的对境和助缘。有了一切众生,我们才可以修心。学会微笑,不管出世入世都有很大的帮助。家人朋友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心生欢喜,这就是幸福;学会用微笑来面对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子。
  • 13、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 14、『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 15、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 16、平常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 17、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 18、一旦下定決心要开发对自心佛性的觉知,你势必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的改变:以前曾经困扰你的人、事、物,会逐渐失去对你的影响力;你会更具有直觉性的智慧,更放松,心胸更宽广,你也开始可以认出障碍即是成长的契机”。
  • 有的人把自己的毛病也看成是一个修为和功德,而将他人的功德、修为和人格看成毛病和烦恼。这种人喜欢讲,喜欢看他人过失,其实这些看到的所谓不对的地方、毛病,都是自己的毛病。所以有毛病的人才会看到毛病,有烦恼的人才会看到烦恼,所有看到的不对都是自己的不对!
  • 19、有的人把自己的毛病也看成是一个修为和功德,而将他人的功德、修为和人格看成毛病和烦恼。这种人喜欢讲,喜欢看他人过失,其实这些看到的所谓不对的地方、毛病,都是自己的毛病。所以有毛病的人才会看到毛病,有烦恼的人才会看到烦恼,所有看到的不对都是自己的不对!
  • 20、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 21、有人认为出离心就是逃避这个社会,但是不管你逃到哪里,还是在六道轮回里流转,还是逃脱不了轮回。真正的出离心是什么?利用你身边的一切,随时准备放下,放下才是出离心。
  • 22、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 23、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 24、作为一个佛子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用微笑来慈祥的面对众生,因为众生是我们成就解脱最好的对境和助缘。有了一切众生,我们才可以修心。学会微笑,不管出世入世都有很大的帮助。家人朋友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心生欢喜,这就是幸福;学会用微笑来面对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子。
  • 25、無論是今天、這個月或今年,讓我們快樂的任何『人、事、物』也都注定會改變『改變』是相對實相中唯一不變的事實。
  • 26、少看少听眼目明,少言少论耳根静,少思少虑绝缘虑,少执少求心态平,少争少斗少机心少食少醉少病心,养生之道少为贵,少去杂心留凡心。
  • 27、有的人平常没有烦恼的时候感觉很慈悲,但是一遇到不好的对境,有人来烦扰的时候,嗔恨心立刻就生起来。所以我们要在来了一些烦恼,遇到不好的对境时生起慈悲心。因为没有对境就无法修安忍,更无法修无上的菩提心。所以越对你不好的人面前越要修安忍,要感恩。
  • 28、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著,就有办法化解。
  • 29、行走的禅修”,当妄念太多时,有助于让心更平静。练习时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脊椎挺直;喉咙稍微往下收;让头自然地安住、放在脖子上;手自然下垂或轻松交握;心轻松专注在脚上;开始走路。一种方法是慢慢走,专注力放在脚上;另种方法是快步走,有助无所缘禅修。
  • 30、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 31、很多人害怕今生遭遇违缘、灾难和死亡,我觉得更要怕的还是下一辈子是上还是下,是解脱成就还是下堕三途。今生的违缘遭遇完了也就不存在了,可生生世世的违缘还在后面等着,因此我们一定要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修好自己的暇满人身,遣除一切恐惧障难。
  •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 32、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 33、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 34、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 35、心中要有根,才能开花结果;心中要有愿,才能成就事业;心中要有理,才能走遍天下;心中要有主,才能立处皆真;心中要有德,才能涵容万物;心中要有道,才能拥有一切。
  • 36、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则其取材也必宽;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旧,则其责备也必恕。
  • 37、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 38、平常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 39、一切恐惧和痛苦的根源,都在于心的执着。佛法的修持主要是教导如何依次第而除灭心的执着。心的执着能除灭,便能转化自身和外境,内心和外在的痛苦,便无法影响我们,我们也就能得到成就。
  • 40、世人遭遇的种种苦”,其形成的原因,不外我与物、我与人、我与身、我与心、我与欲、我与见、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这一切都起因于我们心中有了种种分别、执着、妄想,因此才会迷惑颠倒、烦恼重重。”那么,如何消灭这些苦”,让我们的人生苦尽甘来”呢?那就需要觉”,需要宽心”。
  • 41、人人都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弟子,好佛子,但为什么一直都还在犯错误呢?还是因为非常自私,没有放下这个我执,一直想的都是我,所以就改不了,一直会犯错误。我们要时刻想着他人,时刻为了他众的幸福快乐成就行利益之事,我们就不会犯错误。
  • 42、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
  • 43、世界上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菩提心,如果有这个朋友跟随,就会获得幸福。

  • 44、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有死的那一天,却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为了今生和来世,应随时做好死亡的准备,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无常中。
  • 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 45、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贪欲。
  • 46、人的一生,快乐和幸福,痛苦和烦恼会不断交替出现。因此,在得到一些开心快乐的感受时不能很执着,执着的话,痛苦马上会现前;而得到一些烦恼痛苦的感受时,同样不能很执着,执着的话,会更加痛苦。放下执着,一切随缘而住,就会很开心,很幸福。
  • 47、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 48、很多人不开心、不幸福,也是因为没有调整好心态,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有攀比心的痛苦;对比自己弱的人欺负,有瞧不起看不惯的痛苦。作为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快乐,那就要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恭敬支持,对比自己能力差的人要关心培养。
  • 49、心若能无造作的安住,则无论是持咒、绕塔、禅修或行持任何善法,都能成就最殊胜的功德。此外,即使只是一弹指的发心为一切众生的成就而修持佛法,便能帮助我们消除十万劫以来的罪业。
  • 50、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 51、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而要想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懂得凡事随遇而安,顺天由命而不必苛求。
  • 52、一个人可以什么都不信,但不能不信因果;因果业报,如影随形,谁也逃不了。
  • 53、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每天都要面对众生,那怎样来面对呢?脸上要以微笑来面对众生;眼里要生起欢喜心来看众生;嘴里也一直要讲他人的功德,说让他人开心的话;身体也一直要服务他人。最重要的是心里,一直要以利益他人的心来发心为他人做事,一定要生起利他心,这很重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