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最是:一作“正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1、(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 2、【古诗赠刘景文】(学古诗)问刘十九——白居易
  • 3、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4、✦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 5、1)元丰八年,1085年,高太后临朝听政,老苏官阶如同乘“直升飞机”,猛升。然,好时不长,其谏议同时得罪新旧两党,贬知杭州。这才有了赠诗机缘。
  •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6、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 7、3)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好景”:借喻,指当下的政治局势;“君须记”:老苏比刘老年少几年,此言发出,已是命令警告了。可见,老苏此时已经不再顾及什么人伦礼序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保命第切不可莽撞!
  • 8、(点击空白处查看内容)
  • 9、(学古诗)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 10、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11、(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 12、(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13、(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 14、这首诗描写了:荷败、菊残、橙黄、橘绿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15、这首诗描写了:荷败、菊残、橙黄、橘绿出处: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16、(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 17、(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 18、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9、(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20、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21、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 22、结交苏与黄,秦张同一贯。
  • 23、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
  • 24、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 25、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26、“橙黄橘绿”:朝中有新旧两党,闹得正欢,实为一丘之貉(如同橙橘),切记小心行事。

  • 27、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28、“我为什么不愿教普通班的孩子?”高中老师一席话“骂醒”无数家长!
  • 29、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30、苏轼(103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31、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 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32、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 33、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扩展资料: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
  • 34、(学古诗)关山月——李白
  • 35、(学古诗)望江南——温庭筠
  • 36、(学古诗)登岳阳楼——杜甫

  • 37、(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 38、(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 39、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 40、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 41、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
  • 42、(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 43、【古诗赠刘景文】(学古诗)偶成——朱熹
  • 44、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 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扩展资料《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 45、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扩展资料《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 46、zèngliújǐngwén

  • 47、(学古诗)出塞——王昌龄
  • 48、苏轼(103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4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50、(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51、(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 52、(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 53、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