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何晏《论语注疏》 :(疏)“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义曰:此章明君子、小人德行不同之事。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小人则反是。注曰:“忠信为周。”相反的,“比而不周”是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

  • 2、这句话是孔子所说,出自《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君子能普遍地团结人而不与人相互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能普遍的团结人。
  • 3、真正的君子是以道德?砀谢篱g,至於錢?等物,不是一??真正的士、君子努力的目?恕?龌龊的小人做事没有原则没有羞耻,一心攀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君子正身,损人之利不取。小人贪利,利之所至,别无他顾,即使损人损德亦不以为患。高尚者自愿高尚,卑鄙者自甘卑鄙。
  • 4、“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
  • 5、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孔子想表达的是,君子能够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不刻意疏远一个人,也不刻意亲近一个人;小人呢?往往和一两个人走得很近,步调一致,因为这一两个人而疏远其他人。
  • “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
  • 6、“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
  • 7、孔子在这一节里论述了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区别,君子和小人在与人交结时因其动机和目的截然相反,所以其表现为行为时必然是截然相反的。由此可见,周和比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如果说,小人为私欲勾结别人、图谋利益,那么,君子应该为道义团结和帮助别人、牺牲利益。
  • 8、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 9、小人比的“比”什么意思?“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 10、“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想当年,当时候,你爸爸先开始讲,然后我接着再诠释,把整个情况分析得很清楚。君王听明白了,就能听这个劝,然后下对一些决策。这里提到说,“谓有所造为,及谏争相为,终始成其事也”。成就一件事不一样,你得把情况都分析清楚,导正君王错误的一些思考,甚至于还劝他的过失,这个进退当中,确实有肝胆相照的人配合,真的是相差很多。“我始之,夫子终之”,假如是我开始的,我打前锋,你爸爸就是打后卫,配合得很好。“无不可”,就是都能够配合好,把事情做成。
  • 11、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这里的“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a好,对b则不好,这就叫周而不比。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

  • 12、持家教子,要有家道、家规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 13、一个为政者要把教化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14、“比”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排在第八卦,主要讲内外交往和相互团结。因此“比”字的意思,其实最初并非一个贬义词,和“周”一样,都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高下之别。
  • 15、君子普遍,小人偏党。依普遍、偏党讲,普遍就是周,偏党就是比。这是从心量来讲。朱子说:“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君子心量广大普遍,没有小我,这叫周。小人心量狭小,偏私结党,这叫比。
  • 16、每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换个角度看,小人的比正是君子周的前提基础和条件。
  • 17、管子人主:“人主不可不周。”房玄龄注:“周,谓谨密也。”
  • 18、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通过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君子之交淡若水)就像水一样清淡,没有任何杂质在里面。是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它鼓励人们在交友中朝着这个方面去努力,这样能使友情更纯洁一些;也如同虽然进不了花园,但通过努力接近了花园,仍可以嗅到花的芳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身心得到熏陶和愉悦,总比胶在追名逐利中,不择手段地互相利用要好的多。(小人之交甘若醴)常常胶在一起,密切无间,但心灵上互相隔膜,难以沟通。因为都是小人,所以两者都是想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才和对方交朋友
  • 19、就拿东汉时期的清流人士来说,那些诸如陈蕃一样的清流名士,要和宦官、外戚斗争怎么斗得赢呢?经常把他们抓起来,或坐牢或杀头。唐代也有过清流名士和宦官军阀斗争的,也没赢过。到了明代,东林党人和宦官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君子们往往头破血流,斗不过这些权贵。而“小人比而不周”,往往互相勾结,为了利害关系而混在一起,但他们不是以道义来团结人。周,以道义而言;比,以利益而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怎样成为君子,又不落入君子的弊端,经常打败仗;但是我们又不能成为小人,又要获得小人的好处。高明的人在这方面一样能驾驭得很好。
  • 20、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自爱的人决定“闻过而喜”,闻过会不高兴的,那都是不自爱的人

    21、自爱的人决定“闻过而喜”,闻过会不高兴的,那都是不自爱的人

  • 22、为什么孔子的话很难懂?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51年,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在今天能够读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说话都这么言简意赅吗?
  • 23、假如没有经典提醒我们,生活中颠倒的部分太多了!
  • 24、国君、企业领导、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忧患了!
  •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
  • 26、择交如求师,其处世戒骄淫
  • 27、钱穆:先生说:“君子待人以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结,但不忠信。”
  • 28、”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9、惟至春秋末期,世袭制度已然定型,难以憾动。此于左传所载异姓之臣弒君,无直接继位者,必择前君所遗之子以立之,即可见也。而在此时,孔子强调君子、小人之别主要在德,若无德即在位无妨其为小人,若有德即退居不妨其为君子。
  • 30、太宗在看《群书治要》的时候,是看到心里面去了!
  • 31、时时能观照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对还是错,转念才有可能转境界

  • 32、“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在家里就是要人家伺候的,哪有可能说到单位去马上变得独立,尽忠职守?
  • 33、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 34、“世乱则谗胜”,世间动乱了,谗言就非常的嚣张。
  • 35、一是周密,周严,周全,周到等。这是“周”的原本之义;
  • 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依义、利讲,义就是周,利就是比。义是公义,利是私利。《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
  • 36、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依义、利讲,义就是周,利就是比。义是公义,利是私利。《论语•里仁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
  • 37、管子人主:“人主不可不周。”房玄龄注:“周,谓谨密也。”
  • 38、一个人要常常忧患自己的缺点、不善,去改进,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 39、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 40、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孔子想表达的是,君子能够和所有人搞好关系,不刻意疏远一个人,也不刻意亲近一个人;小人呢?往往和一两个人走得很近,步调一致,因为这一两个人而疏远其他人。
  • 41、国君、企业领导、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忧患了!

  • 42、奢侈的风气一起来,没人再谈仁义了,都在谈名利了!
  • 43、教育要抓住最开始的时机点,把最重要的心态深植在他心里面!
  • 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45、认识君子跟小人,在论语里面很多,这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认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我们在社会上办事情,不能一个人办,总是找人家来帮忙。那么你认识君子就好办,你找的是君子,不能找小人。你找小人帮不了忙,反而败坏你的事情。
  • 46、国家、家庭的衰弱,莫不是由奢侈造成的!
  • 47、明白是不善的,就赶紧修正,决定不恒顺自己的错误,不恒顺自己的欲望
  • 48、一言一行都是心的反射,讲错话,做错事,病根还在心态不对
  • 49、《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 50、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比:通常指勾结。朱熹认为,“比,偏党也”。比应指只关心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不关心大集体利益的行为。周、比二字实质就是公、私之分。

    51、比:通常指勾结。朱熹认为,“比,偏党也”。比应指只关心个人或小集体利益而不关心大集体利益的行为。周、比二字实质就是公、私之分。

  • 52、三是公,大公无私。这就讲到治国平天下了。
  • 53、《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54、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就是一切都是公,存着公心,办事情也是为公办事。小人跟这相反,小人比而不周,比就是小人办事情,你问他为什么办事啊,为他自己,就是自私啊。一切考虑不到公众的事情,就算他没有事情的时候,心里所想的,也是私心在那里起作用,所以小人比而不周。
  • 55、决定不会因地位而产生骄傲、奢侈!
  • 56、“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在家里就是要人家伺候的,哪有可能说到单位去马上变得独立,尽忠职守?
  • 5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什么】君子忠信,小人阿党。阿党是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孔安国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皇侃《疏》:“周是博遍之法,故谓为忠信。比是亲狎之法,故谓为阿党。”皇侃又引孙绰说:“理备故称周,无私故不比。”刘宝楠《正义》引古注:“阿,曲媚也。”刘宝楠说:“阿党与忠信相反,正君子小人性情之异。”
  • 58、从古至今,得到贤德之人,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了,就会导致灭亡。
  • 59、周:多种解释,亲和、调和、普遍等。这里的周应指普遍的意思。能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 60、领导待员工如草芥一样糟蹋漠视,下属就会像强盗、土匪、仇人一样看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