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

  • 1、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14章。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 2、君子出于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会有任何的成见或私心,而小人出于私意,往往容易结党营私。
  • 3、他们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他们更刻意亲近上司,伺机打小报告。善于表面功夫,善于俟机邀功抢功,踩着别人肩头攀高,一旦有坏事就找替死鬼来背黑锅。落井下石是他们的一贯伎俩。挑拨离间是他们渔翁得利的最佳手段。一手制造纷争事端,却把自己撇清,任由他人争斗,自己扮演和事佬,假装好人。
  • 4、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就是“比”。一个大政治家是和宗教家一样,爱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

  • 5、《象形字典》中对“比”的解释:“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所以“比”字,同样能够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但是更多了一层意思,表示两个关系亲密的人,连言行姿势都非常相似。
  • “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 6、“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 7、周和比,根本在于存心的不同。如果仅从表面上看,可能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差不多,可是存心截然相反。君子是周,周是公心,公是平等礼敬。小人是比,比是私心,私是不平等,他只厚待权贵。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就在一念公和私不同,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一点存心。
  • 8、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9、国与国之间也要有这种包容力,才能在彼此不同基础上,还能互相友好和谐的发展。
  • 1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君子出则孝C、君子对朋友两肋插刀D、君子品德高尚2“君子求诸己”是什么意思?(A)
  • 11、这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 12、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天降之福,先开其慧
  • 13、假如什么时候都是看成绩、看功利,更重要的心灵,反而很难看到!
  • 14、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杜预注:“比,近也。周,密也。”孔颖达疏:“言恶人所爱,爱同己者也。”

  • 15、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讲究关系和谐而不是意见完全一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讲究广泛地团结人而不是相互勾结。
  • 16、《百喻经·地得金钱喻》: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
  • 17、《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 18、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 19、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短短的十二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所谓“微言大义”,在孔子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 21、A、至圣先师B、素王C、万世师表D、文成公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哪位思想家?(C)
  • 22、所以“比”字,同样能够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但是更多了一层意思,表示两个关系亲密的人,连言行姿势都非常相似。
  • 23、《楚辞·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训。
  • 24、君子注重团结群众和人民心连心,绝不做对集体有害的事。小人却不同,他们爱拉帮结派,相互勾结,制造阴谋,进行涣散集体的分裂行为。

  • 25、这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天地山水,草木鸟兽,蛟龙虫鱼,财货宝藏,无尽无息,广大无边,宇宙大化就是“周”!而君子必须做到“至诚”,才能知其无边之大周,知其万物之本性。
  •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感悟】那比呢?就是小人了,我们一般人。所谓小人,我们上节课也强调过对吧?一般意义上来讲,大家理解成一个贬义词,但是实际上它也不完全是贬义,它就是指普通人。我们一般人所谓的比是什么意思?
  • 27、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周,就是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比,就是抛弃道义原则,为图私利互相勾结。
  • 28、“仁者寿”是有道理的,长寿很重要的几点:慈、俭、和、静!
  • 29、孔子说:“君子办事,为公而不为私。小人办事,为私而不为公。公是公平正直,私则与此相反。分辨君子与小人,即在公私二字。”周比二字,除公、私外,其他如义与利,普遍与偏党,忠信与阿党,都讲得通。
  • 《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不可轻视,不可小看。今天的中华民族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胸怀家国天下,放眼世界宇宙,尽快让我们祖国强大起来,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 30、《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不可轻视,不可小看。今天的中华民族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胸怀家国天下,放眼世界宇宙,尽快让我们祖国强大起来,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 31、任何希望和自己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学问、宗教、理论等等,都是小人之学。例如所谓的基督教、道教之类的,立一个上帝、道,然后让人去步调一致、比肩而行,这就是典型的小人之学。
  • 32、其实“周”跟“偏”不容易,大家有没有遇到,你的死党,人家说他的时候,当下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怎么可以讲我最好的朋友!”其实这一句话里面,可能就会有偏袒。结交朋友是要互相成就德行,不能变成互相袒护,就背道而驰了。
  • 33、君子是文化教养流露于外的行为方式,是内心生发向往美好的价值取向,小人与之形成对比。
  • 34、老子的老师“常枞”问老子的三个问题,对老子最后的教诲!

  • 35、您好!上文可译为:如果这一生没有遇到自己没有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那么即使我一生韶光耗完也没有任何意义,心怎么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呢!若:如果,假如堪:忍受,承受的意思!希望能够帮助您!
  • 3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现在较为流行的翻译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这样的解释,只是字词的直译,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意思。
  • 37、向上即是向善,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 38、《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具车徒以受地必周。
  • 39、君子居乡,则爱溥一乡,而一乡蒙其庥;小人居乡,则阿其所好,而一乡被其蠢。有为无为,公私异同,始于一心之微……
  • 40、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
  • 41、于是,我们知道:做人必须信守道义原则,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不能以谋取利益为目的勾结别人为非作歹。丧失道义原则、朋比为奸、结党营私、唯利是图,那是小人的行为。
  • A、以身作则B、从小事做起C、向身边的人学习D、以生活的事打比方
  • 42、A、以身作则B、从小事做起C、向身边的人学习D、以生活的事打比方
  • 4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古人有提醒,要建立信任了才好劝,不然,劝了之后,对方会觉得你毁谤他!
  • 4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 45、君子心胸光明开朗,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经常愁眉苦脸。
  • 46、而这句所谓的君子的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讲的是君子会团结周围的其他人,但是却不会互相去比较,而小人就会互相去比较,却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团结。周就是团结的意思,比就是比较的意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 47、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 48、A、富强B、仁义C、邻里和睦D、忠信
  • 49、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冬天,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好的制度和法度。
  • 50、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公元前551年,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尤其改变了我们说话的方式。在今天能够读到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话,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更奇妙的是,古人说话都这么言简意赅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