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三万六千日,光阴只有瞬息间。

  •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 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将欲取之,必先之。
  • 6、将欲取之,必先之。
  • 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 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 1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 11、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12、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13、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 1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1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18、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19、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20、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2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2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 2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2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 2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2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2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3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3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 3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3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34、知足者富。
  • 35、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 3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3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3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40、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41、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4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 4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4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4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47、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 4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4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 5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