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 1、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 2、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 3、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 4、1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 5、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 6、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 7、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 8、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 9、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 1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 11、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 12、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 13、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 14、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 15、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 1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 18、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19、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20、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 21、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 2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 2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 2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 25、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 2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 27、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 2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 29、笔下龙蛇似有神。
  • 30、笔下龙蛇似有神。
  • 31、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32、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 33、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 34、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 35、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 36、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 3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 3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 39、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 40、3 0、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 41、6、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 4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 43、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
  • 44、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 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 45、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 46、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 47、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 48、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 49、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 5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 51、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 52、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