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文准确全面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 1、说教材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
  • 2、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3、选择性必修上第八课《复活(节选)》群文阅读设计
  • 4、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 5、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 6、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 7、来稿文体不限,立意自定,要求原创,字数600字左右。
  • 8、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9、实践中,我们每天利用早读、中午和下午“三个十分钟”,将时间化零为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阅读引导和训练,以期达到“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语文学习总目标。
  • 10、原创2021年1月《高中语文教和学》汇编
  • 11、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学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 12、整体把握(共17分钟)
  • 13、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 14、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质量检测安徽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

  • 15、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
  • 16、统编本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 17、(1)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
  • 18、纪录片《世界历史》第六十八集:英帝国的兴衰
  • 19、提示:中心论点可以是标题,也可以比标题更狭窄。如该文的标题就可以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且这句话只是“师说”的一个方面。
  • 廖鹏飞语文名师工作室新课程教学系列
  • 20、廖鹏飞语文名师工作室新课程教学系列
  • 21、成都石室中学高2021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2、纪录片《世界历史》第五十五集:美国西进运动
  • 23、说学法: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 24、纪录片《世界历史》第六十八集:英帝国的兴衰

  • 25、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考二模试题
  • 26、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27、(检测“輮”“就”与特殊句式)
  • 28、新高考: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9、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及完成方式,并开展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 30、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丢弃了学习,又与禽兽何异。
  • 31、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6
  • 32、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 33、保罗和小男孩的想法仅仅就差在了一个字上,“当”字意味着什么?是给予,是奉献。而“有”字呢?意味着索取。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读小男孩那朴实又感人的话。
  • 《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指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4、《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指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35、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 36、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是文章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不能准确体味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 37、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 38、生: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要向各种人学习。
  • 39、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 40、③课件出示下面的两句话,让学生品读,并谈感受。
  • 41、栏目设置:(□□□□)
  • 42、原创2021年1月2月3月4月《中学语文在线》汇编
  • 43、建党100周年写作例谈发言稿《勇于担当,青春无悔》
  • 44、作者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地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也向读者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的不良风俗。文末以孔子的言行作证,表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也不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了。

  • 45、线索是: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 46、(2)小男孩的语言描写:他指着那部车子说:“看到了吗,弟弟?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这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原来给你讲的橱窗里的那些圣诞礼物了。”
  • 47、上课结束以后,可能还会有答辩。问题一般都是围绕你上课的过程的问题,提出来的,答辩的话,我个人觉得有两种情况。一般老师觉得你讲的不好,给你一个机会。另一个老师觉得你讲的好,也在考察你一下。也有的不用答辩就可以走了。
  •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 48、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 49、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 50、最美好的礼物就是“给予”。
  • 51、生课文第三段也提到学习方法可以是“善假于物”。
  • 52、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 5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 54、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 55、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起始课:《生命的诗意》教学设计
  • 56、关于课标的解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