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挖了一个坑给孔子,把孔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内心的道德要求和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阳货是小人,所谓“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激怒恶人,恐生变乱。再者,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是个知礼数的人,他不能不回拜。但是孔子也不想见阳货,不想跟奸臣见面。于是孔子也将计就计,“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指在最恰当的那个时候,“亡”就是没有,不在家的意思。孔子挑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礼,故意亲自去拜谢。

  • 1、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5、在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学习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吃饱穿暖,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成为很多父母特别是中产阶级父母的难题。优爸课堂邀请了浙江大学保送博士王金海老师,今天将通过8堂课程与家长一起开启孩子学习的内心动力,让孩子爱上学习。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8、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0、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 11、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 12、【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讲的是:孔子3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并不自满,仍觉得自己的学问并不渊博,于是,便从家乡曲阜赶到了洛阳,去拜访老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但从未放弃,终于走到洛阳见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子,急忙拜他为师。老子见他很有诚意,便收他为徒,孔子也在老子身边随时请教。
  • 13、德不孤,必有邻。
  • 14、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 15、这天,孔子一行乘坐的马车从这里经过,见一群小孩挡住了去路,便下车说:“小顽童,你们在路中戏耍,挡了我的去路了。”项橐见了孔子,装出不高兴的样子说:“你这般年纪,怎不明白事理。”孔子见项橐这小孩年纪小小,说出话来不分轻重,生气地说道:“你小小年纪,出言不慎,必定没受过教养!”项橐一听火了,用手指了指石头城说:“你想过路,没看见这是什么!”
  • 16、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我们也需要这种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精神,汲取各方面的精华以完善充实自己。
  •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19、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 20、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 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22、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 23、1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24、6、朝闻道,夕死可矣。
  • 25、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故事,觉得我家王后伊菲的故事讲得很精彩,别忘记了点击蓝色的大拇指,为伊菲点赞加油!
  • 26、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27、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 28、点击以上“绿标”收听音频

  • 29、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30、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 31、孔子说‘老子天下第一’,看来在孔子的那个时代道教对当时的社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孔子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则是持久而深远的,孔子后的两千多年儒教一只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连当代儒家的教育思想也是社会主流。道教对中国的影响虽不可低估,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则是社会主流。所以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老子大。你说谁伟大。收起
  • 32、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3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34、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 3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36、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37、你在孔子身上学了哪些品质?
  • 3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3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4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4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42、不迁怒,不贰过
  • 43、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 44、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
  • 45、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4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50、放于利而行,多怨。
  • 51、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联海文化”关注我们
  • 52、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 53、你好,孔子拜师体现了孔子敏而好学,在学问上要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因为无止境所以他追求不断地学习。
  • 54、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 55、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 5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5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 58、《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因此学习知识必须孜孜以求,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热爱学习、虚心学习的精神和有学问不浅露于外表,讲道德不分贫富的高尚品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