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全诗如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
  • 3、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4、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5、(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6、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7、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 10、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到,往。本是虚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12、✦宦(huàn)游:出外做官。
  • 13、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 14、táng dài:wáng bó
  •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1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带拼音:wángbósòngdùshàofǔzhīrènshǔzhōudài。

  • 17、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的办事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者,我和你同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你那种因外出做官而远离家人好友的心情,诗人用了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劝慰杜少府,感情真挚自然。
  • 18、诗人描写了离别,从更宏大的角度写着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人在秦一人在蜀又算得什么呢。
  • 19、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20、赏析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不必伤感。
  •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同比邻而居。
  • 21、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同比邻而居。
  • 22、(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3、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
  • 2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6、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 27、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 28、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 29、这两句也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名句流传。
  • 30、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 3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 32、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 33、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 34、这句话呀,真是豁达大度,掷地有声。它一出来,诗的境界一下子就开阔了。这个情调,也从黯然转向了雄壮。
  • 35、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带拼音版

    3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带拼音版

  • 37、虽然后来不小心卷入了王子们之间的内斗,仕途受挫,但是内心终究是雄壮的。你看他写《滕王阁序》不是也很高调地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就是青春的豪情啊。
  • 3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 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原文为:
  • 40、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 41、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 42、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 43、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 44、赏析表现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不必伤感。
  • 45、邀请你把孩子的答案和学习的感受在文末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 46、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

  • 47、诗人描写了离别,从更宏大的角度写着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人在秦一人在蜀又算得什么呢。
  • 4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 49、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50、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咱们前面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时候说过,宦游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 51、那到底是什么意绪呢,因为实在一言难尽,所以干脆不说了。改口说,同是宦游人。咱们前面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时候说过,宦游是唐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 52、姚陈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3、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 54、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 55、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 56、城阙:京城、风烟:在江边看到的迷蒙的景象。“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

  • 5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 5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59、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 60、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