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 1、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 3、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4、(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 5、zèngliújǐngwén
  • 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点明作者写作目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首(勉励)诗,诗中的橘树和人的一生一样,需要好好把握。
  • 6、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点明作者写作目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首(勉励)诗,诗中的橘树和人的一生一样,需要好好把握。
  • 7、(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 8、橙黄橘绿主要是指秋天这个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作者在向刘景文暗示,以秋季的橙黄橘绿是一年之中的好景,经过春夏的劳作与付出,到秋天的收获满满,来说明人生当中意义。
  • 9、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10、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 11、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12、四物:荷,菊,橙,黄。这四物有一共同特点,均为夏后败或熟。
  • 13、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 14、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 15、✦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17、苏轼(1037-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18、3)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好景”:借喻,指当下的政治局势;“君须记”:老苏比刘老年少几年,此言发出,已是命令警告了。可见,老苏此时已经不再顾及什么人伦礼序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保命第切不可莽撞!
  • 19、刘禹锡《浪淘沙》(张俊祥播讲)

  • 20、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碧玉荷叶舒展的样子。
  • 21、雨盖:旧称雨伞,诗中碧玉荷叶舒展的样子。
  • 22、(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 23、擎:举,向上托。“擎雨盖”指荷花。
  • 24、——Readingmakesourlifebetter——
  • 2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云霞播讲)
  • 26、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27、héjìnyǐwúqíngyǔgài,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yīniánhǎojǐngjūn xūjì,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 28、白居易《池上》(蒋慧婷播讲)
  • 29、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3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31、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赏析: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32、韩翃《寒食》(王美琛播讲)
  • 33、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 34、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 35、柳宗元《江雪》(云霞播讲)
  • 《山行》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 36、《山行》意思是: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 37、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38、荷花和菊花是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常常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但为什么这首诗一开始就高度概括地描述了荷花残败菊花的形象,展示了晚秋的景象?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和突出一年中最好的部分:橙色,橙色和绿色。虽然橙色和橙色有可比性,但事实上,城里人都在关注橙色,因为“橙色”象征着许多美德,所以屈原写了《橙色歌》,主要称赞它的“独立性”、“纯白”、“无私”和“Biboyi”。这首诗的结尾有同样的意思。它的表现形式是山水、咏物、颂人相结合。它含蓄地赞扬了刘静雯的性格和品格。
  • 39、(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 40、(释义):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 41、汉乐府《江南》(鸣儿播讲)
  • 42、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 43、《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的是:(秋)节,《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 44、(唐诗三百首67)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45、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46、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47、《赠刘景文》全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花凋谢。犹:仍然,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赠刘景文》的诗意: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举。一年好景君须记,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 48、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 49、✦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50、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李洪霞丹棱县城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四川省首批骨干教师,眉山市小学语文专委会员,丹棱县首届大雅名师。
  • 51、李洪霞丹棱县城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四川省首批骨干教师,眉山市小学语文专委会员,丹棱县首届大雅名师。
  • 52、教育部最新公布:游泳正式进入2020年全国中考考核项目
  • 53、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也已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然则此诗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
  • 54、júcányóuyǒuàoshuāngzhī
  • 55、(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56、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 57、苏轼的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
  • 58、(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 59、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