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1、(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 2、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 3、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4、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5、(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6、(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7、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 8、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9、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11、(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12、(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 13、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14、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15、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 16、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17、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 1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 19、(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2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 21、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 22、(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23、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 24、(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25、(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 26、①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 2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28、(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29、(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 30、(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 31、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祝,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 32、(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 33、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 34、(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35、(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 36、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 37、(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38、(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40、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 41、(译文)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 42、(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4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44、(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4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46、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 47、(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 48、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 49、“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 50、(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 51、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 52、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 5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54、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55、何晏集解、邢昺疏《论语注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非今人之注疏可比。
  • 56、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57、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5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5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