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niǎogāofēijìn
2023-03-07 23:59:05
3158
- 1、小朋友们,在敬亭山,至今仍存有广教寺双塔和古昭亭石坊等诸多古迹,谢公亭、太白楼、李白独坐处等古迹荡涤着历史的回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看一看,游山时在“太白独坐楼”片刻小憩,抿一盅“敬亭绿雪”名茶,一定会感觉灵感顿生、文思泉涌的。
- 2、“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中的:众:形容词,众多,与后面的“孤”相对。众鸟:群鸟。孤:形容词,孤单,与前句的“众”相对。这里不能理解为“一团云彩”,而是相对于鸟群飞走了,云彩显得孤单、单调。相看:互相面对面看着。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拟人手法,只剩下我和山两个“人”面面相对了。
4、自南齐谢月兆《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 5、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独坐敬亭山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
- 6、初中成绩一落千丈,隐患竟然在小学?再不看就晚了!
- 7、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 8、《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 9、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 10、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 11、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段佳话。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在诗经乐府中体味旷达的人生。点击下图即可跳转小程序,在(课程)中查看订阅收听。
- 12、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孤寂。曾经的李白畅游山水,来到庐山,看到瀑布便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语;游览天门山,看见长江冲破山口,就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波澜壮阔。但年迈的李白,看见美丽的敬亭山,却没有了往日的豪情,只能颓废地坐敬亭山边,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 13、米小圈的好朋友点“在看”
14、同学们,今天朗读的这首古诗词《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 15、米小圈的好朋友点“在看”
- 16、《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17、《批选唐诗》:大雅玄冲。
- 18、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 19、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 20、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21、李白当时肯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会成就了一座山。李白七次登临敬亭山,不仅是因为敬亭山风景优美令他陶醉,还出于他对前代诗人谢朓的怀念和崇敬。
- 22、初中成绩一落千丈,隐患竟然在小学?再不看就晚了!
- 2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4、两不厌:厌,厌倦,厌烦。
- 25、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 26、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孤寂。曾经的李白畅游山水,来到庐山,看到瀑布便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语;游览天门山,看见长江冲破山口,就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波澜壮阔。但年迈的李白,看见美丽的敬亭山,却没有了往日的豪情,只能颓废地坐敬亭山边,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 27、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 28、xiāngkànliǎngbúyàn
- 2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30、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 31、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 3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3、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
34、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 35、《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36、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 37、《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 38、④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 39、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 40、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
- 41、小朋友们,在敬亭山,至今仍存有广教寺双塔和古昭亭石坊等诸多古迹,谢公亭、太白楼、李白独坐处等古迹荡涤着历史的回忆。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看一看,游山时在“太白独坐楼”片刻小憩,抿一盅“敬亭绿雪”名茶,一定会感觉灵感顿生、文思泉涌的。
- 42、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当时,诗人已岁过花甲,经历了人生得意的英姿勃发,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漂泊流离,又经历了蒙冤牢狱之灾及带罪流放,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敬亭山。没有朋友如云的热闹和纵酒论诗的潇洒,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
- 43、gūyúndúqùxián
44、【独坐敬亭山古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唐诗人李白写敬亭山的诗有45首,其中《独坐敬亭山》成为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4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 46、从疯狂补课到学霸弑师:教育被“剧场效应”绑架引发的惨剧,值得每位家长深思
- 47、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 48、貌似没有《独坐敬山亭》古诗,应该是唐代李白所作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如下:《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49、诗中的“闲”是指安闲的意思,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其中的“厌”是指厌弃、厌烦的意思。
- 50、李白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却遭受排挤,压抑的人对“逝去”、对“消散”都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李白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了吧!
- 51、【独坐敬亭山李白】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 52、撰稿人:朱虹闫晶柏新凤刘宏福高翔春沈士娟
- 5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
54、《章台柳》——烽火红颜乱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