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1、陶诗的写作年代多数难以确定。陶集中除第三卷有九首纪年诗及《游斜川》诗序说“辛丑正月五日”之外,其余作品都很难确定写作年代。同一首诗,或以为作于早年,或以为作于晚年。不知作品的写作年代,必定影响到正确的解读。
  •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3、直到唐代,也就是陶渊明死后200多年以后,他的文学成就才真正开始被人们认识。李白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咏及陶渊明。杜甫更推崇道:“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白居易也说:“篇咏陶谢辈,风衿嵇阮徒。”(《哭王质夫》)陶谢并提,已经超过钟嵘、萧统对陶的评价了。
  • 4、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主要在中国新疆)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汗腾格里峰海拔博格达峰的海拔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
  • 5、乃瞻衡宇(衡,通“横”)
  •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 6、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 7、✦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 8、远心的诗||2021年发表诗歌总汇
  • 9、遥谢荷翁,聊得从君栖。
  • 10、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 11、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 12、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13、第一位肯定陶渊明作品的人是梁朝文学批评家钟嵘。他在《诗品》一书中将陶诗列为“中品”,肯定他的“直为田家语”,并推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14、可人生路漫漫,大志怎可灭
  • 15、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6、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 17、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 18、✦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
  • 19、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第轻物质,重精神。陶渊明选择躬耕,勤劳、节俭,把物质追求降到了最低。现代社会人们对待这两方面恰恰相反,重物质,轻精神。因此导致向自然无限地索取,无限地追逐利益,伤害自然的同时也伤害周围的人,最终伤害自己。这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的根源。想要解决困境,必须将物质的负担卸下来,用阅读来涵养精神。
  • 20、第轻物质,重精神。陶渊明选择躬耕,勤劳、节俭,把物质追求降到了最低。现代社会人们对待这两方面恰恰相反,重物质,轻精神。因此导致向自然无限地索取,无限地追逐利益,伤害自然的同时也伤害周围的人,最终伤害自己。这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的根源。想要解决困境,必须将物质的负担卸下来,用阅读来涵养精神。
  • 2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兮,语气词。✦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 22、✦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 23、最能代表陶渊明耕读人生的作品,我一定会选《读山海经十三首》其诗中描写了一个耕读自足、俯仰宇宙的充实境界。
  •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 25、“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这本书被搬上央视啦!
  • 2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 28、✦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 29、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30、“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 31、乃瞻衡宇(衡,通“横”)
  • 32、(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 33、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 34、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 35、课内篇目(按作品音序排列)
  • 36、陶渊明耕读人生的另一面是“读”,相对于躬耕的沉重,诗书相伴是他生命中空灵又自在的一面。他56岁作《五柳先生传》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陶渊明是“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陶渊明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65页。).他强调的是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而着重“会意”,即以一己之心直接与古人相接,领悟、神游古人文中的玄理、意趣,所谓:“衡门之下,有琴有书”(《答庞参军并序》其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 37、(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 38、“方宅”二句,如同现代白话。“狗吠”“鸡鸣”这样的俗语,也用人诗中,更使人感受到农宅的气息。诗人用他的白描艺术绘出了一幅恬适的农宅风情图。
  • 39、(12)《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卷三;
  • 40、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 41、✦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 42、陶渊明一生始终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在一首诗中说,“夏天经常饿着肚子,寒冷的晚上没有被子,因此刚刚天黑就盼着鸡早一点叫,天亮了就好了;自己从不怨天尤人,只是这眼前的日子也得过啊!我也不想身后留什么名,那些东西对我就象过眼的烟云一样;当我心中感概万千时,就自己唱一首悲伤的歌曲。”
  • 43、“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这本书被搬上央视啦!
  • 44、(5)《归园田居五首》:“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卷二;
  • 4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46、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 4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 48、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 49、到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在饥饿的驱使下向人乞食!苏东坡读到他的《乞食》诗时说,“不但我为他感到悲痛,这世上的人谁不为他感到悲痛啊!”(9)
  • 50、陶渊明作为一位诗人,又有着独特的经历,不可能不受时代思潮的影响。他放旷自适的人生取向,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无疑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创作中,反复使用《庄子》一书中的典故,经常表露出崇尚自然、追求理趣、委运大化的情怀。
  • 51、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 52、陶渊明29岁出仕之前,受到家族以及乡邻隐逸之风的影响,一直在田园生活中读书。他出仕之前是否躬耕,并无直接的文献证明。他曾说“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20岁时江西荒年,家里便十分贫乏。他29岁出仕,“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受不了作小吏的牵绊,不久便此致回家。这以后,他“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萧统《陶渊明传》),也就是说29岁便已经开始躬耕的生活,甚至因此而瘦弱多病。我们可以猜测,陶渊明出仕之前也应该是经常在田园耕作的。
  • 53、遥谢荷翁,聊得从君栖。
  • 54、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 55、《江南诗》远心||长三角青春诗会小辑:《透骨乌龙驹》(外一首)
  • 56、陶诗的写作年代多数难以确定。陶集中除第三卷有九首纪年诗及《游斜川》诗序说“辛丑正月五日”之外,其余作品都很难确定写作年代。同一首诗,或以为作于早年,或以为作于晚年。不知作品的写作年代,必定影响到正确的解读。
  • 5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58、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