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从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所以家庭非常窘困,但这并不影响林逋是一个出色的学问家。别人读书都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林逋却不这样想,他安贫乐道,不求闻达。只希望野鹤闲云,觉得这才是大丈夫之志。
2023-01-30 21:43:46
7315
- 1、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3、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 4、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5、衣食当自纪,力耕不吾欺。
- 6、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 7、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 8、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9、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 1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11、《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 12、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
- 13、qí zhōng wǎng lái zhǒng zuò ,nán nǚ yī zhe ,xī rú wài rén ;
- 14、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5、qiān mò jiāo tōng ,jī quǎn xiàng wén 。
- 16、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
- 17、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 18、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9、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 20、《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写的是同一个内容,但侧重点不同《诗》比较质朴,《记》有新奇曲折的情节,写得细致生,引人入胜,表现出一个形象化的生活境界,而不是一种抽象的政治议论。这同作者熟悉农村生活并具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有密切关系。
- 21、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2、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2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2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25、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 2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 27、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 28、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29、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 30、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31、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 32、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 33、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 3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35、zì yún xiān shì bì qín shí luàn ,lǜ qī zǐ yì rén lái cǐ jué jìng ,bú fù chū yān ;
- 36、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 37、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 38、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3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4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与污浊的现实社会形成对比,以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
- 4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4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44、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 45、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4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4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9、【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 50、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51、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52、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 5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5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55、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
- 56、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 57、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 58、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59、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60、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