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夸夸群的观点(精选101句)

  • 1、我觉得这样的群,迟早会像“互骂群”一样,被腾讯封杀样。
  • 2、夸夸群的夸,是双倍的快乐,夸的人和被夸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能量。虽然表扬看上去毫无理由,但是它给了人一定的积极意义。也许一个消沉的人得到了一些鼓励,就能振作起来,找到自信。
  • 3、个人认为,周深的唱功还是很不错,对节奏和声调的把握都很强。

  • 4、我们全烩前几天也推送了这个刚刚冒火时候的话题↓
  • 5、决策支持系统决策分类编辑群决策支持系统群决策支持系统可提供三个级别的决策支持:第一层次是GDSS旨在减少群体决策中决策者之间的通信,沟通信息,消除交流的障碍,如及时显示各种意见的大屏幕,投票表决和汇总设备,无记名的意见和偏爱的输入,成员间的电子信息交流等
  •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样一种新兴的“赞美交易”,在情感生活中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评价,而是学会自信。我们应该相信:自信的人无需称赞。
  • 6、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样一种新兴的“赞美交易”,在情感生活中不要太看重他人的评价,而是学会自信。我们应该相信:自信的人无需称赞。
  • 7、人类的心理弱点就是宁听假的夸自己的话,也不愿意听真实的批评自己的话。当代中国人从小缺乏夸赞与鼓励,所以有个“夸夸群”后“战略互吹”可能就成了一种娱乐的方式,同时也补偿了一些自己心理的缺失。
  • 8、夸夸群类似于微信、微博上的点赞功能,既是一种社交模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能成为一种风潮,有其现实合理性。
  • 9、有必要担忧。将不值得被夸奖的事发于群中,还想以夸夸群为媒介逃避现实,这样的行为对于同学们处理问题的模式是有消极影响的。再看看“救人者自救”的夸人者,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值得夸却仍绞尽脑汁地想出刁钻角度夸人,除了在逻辑与诡辩的边缘徘徊,为何不选择点醒其实是处于迷茫期的那人呢?
  • 10、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夸,别人的赞美就像和煦春风轻抚过心田,带来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近日,风靡高校的“夸夸群”就是专门提供这种服务的平台。
  • 11、清明节给老师买花是什么意思?
  • 12、排在外面的人只好放弃离开
  • 13、北大辩手继续施以打击,再三证明夸夸群并不能消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 14、·夸夸群中的夸奖有些虚假
  • 15、求夸是一种压力宣泄的方式,我们会将一件坏事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说出口,比如“我失业了,求夸;我挂科了,求夸。”我们压抑的内心需要释放,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些夸奖很虚假,其实人们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谎言里就打折扣。听到夸奖,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得到一个好心情。看似虚无的夸奖,里面包含着的却是真实的情感支持。
  • 16、外国如此,古时候如此,中国就更是如此。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近现代,网络发达,不少年轻人被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和不当言论荼毒得失去了自我思考能力。这些人可能就只需要一场游戏的MVP,一次虚拟战争的胜利就能轻易得到满足。更不用说是在商业化“夸夸群”的刻意吹捧下,不知道多少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和少男少女会将钱财投入进这类虚伪无用的慢性毒药里麻痹自己。
  • 17、老师这么辛苦,倒不如咱们每个人花点钱给老师凑一套房吧,也不多,每人才几万块钱而已。
  • 18、事实胜于雄辩:一位网友发帖子说要送群主锦旗,因为他正在上初二的儿子接触了夸夸群之后,开始高标准要求自己每一科的学习成绩,还说要考清华、复旦。还有一位“夸友”将自己不太上进的事情分享出去后,竟然去实验室做科研直到深夜。事实证明,夸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自卑的人重拾自信,使迷茫的人坚定方向,使求夸的人真正成为夸友口中那个理想的模样。
  • 19、有人说:你家的孩子保不齐成不了才,不能按照老师给你安排的任务去走,你这样可以吗?
  • 20、家长是家庭里面孩子的老师,老师是学校里面孩子的家长,这样的一种关系不可以混淆呀。
  • 21、你今天鞋被踩了,喷喷群一定要喷一个无辜的可怜人,以“不要脸”的方式来发泄你的情绪。但夸夸群夸的人开心,被夸的人也开心,是不是您的方式的双倍“快乐”。
  • 22、到第2天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上课的时候没精打采,要么就打瞌睡,要么就小鸡啄米。
  • 23、反正又没有谁把这些夸和喷当真,真正的愉悦,是群里涌现的创意和幽默。一个人的愉悦是自嗨,一群段子手的愉悦是狂欢。

  • 24、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也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优质资源稀缺,家长和老师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不大会夸奖。
  • 25、但是没有想到就一会儿的功夫,孩子的英语老师,孩子的数学老师也在给安排任务,就这么多任务堆在一起,估计以孩子的状态,晚上2点都完不成。
  • 26、了解到“夸夸群”最初出现的原因,我们概括为四个字——抒解情绪。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十分需要支持。而来自陌生人的夸赞,不仅能使自己减轻压力,亦会感受到别样的温暖。一次鼓励虽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但却可以缓解片刻的焦虑,这也是夸奖存在的意义。
  • 27、相对于最初的新奇和惊喜,一些“夸夸群”的活跃度在几天后就降低了,毕竟这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流行文化而已,短时间的愉悦只能带来些许心理慰藉,其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 28、“良言一句三冬暖”,夸奖是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的一种精神激励。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式家长乃至中国社会往往吝啬于夸奖,给予孩子的大多是挫折教育而非赞赏。这下满心期待无处寄托,夸夸群就成了一棵坚实的救命稻草:考试失利后心灰意冷怎么办?求夸!熬夜奋战时没有动力怎么办?求夸!重要考验前没有信心怎么办?求夸!……于是死灰复燃、厚积薄发、信心倍增——这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的快乐源泉,何乐而不“求”呢?
  • 29、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一种精神激励,而“夸夸群”的出现,也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鼓励教育”的现实需求,也让年轻人收获了被人认可、被人夸赞的满足感。
  • 30、【支持夸夸群的观点】很多年轻人现在的表现,跟我们读书那时候不大一样。我们读书那个时候,我高考志愿报完了才通知父母一声,找完女朋友之后才通知他们一声。所以我们那时候拥有这种独立做决策的能力、独立规划未来的能力,甚至掌控自己时间的能力。为什么大家老提“DDL”?因为你要做的事情不是你想做的事情、你不能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有什么快乐、你父母给你报了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等等等等,我觉得这背后都隐含着“为什么青年人会走向失败”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因为缺乏长远的、对于未来的设想,关于你自己想做什么的设想。从你成长
  • 我认为它就是年轻人结构性不平等地位的表现。在中国可能表现为这个方式,在巴黎就表现为黄马甲抗议,在伦敦就表现为青年人的郊区暴动,跨种群、跨族群的、尤其是在移民青年的社会整合不利的情况下。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遭受压力。
  • 31、我认为它就是年轻人结构性不平等地位的表现。在中国可能表现为这个方式,在巴黎就表现为黄马甲抗议,在伦敦就表现为青年人的郊区暴动,跨种群、跨族群的、尤其是在移民青年的社会整合不利的情况下。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遭受压力。
  • 32、【支持夸夸群的观点】他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环境是城镇化的,他们毕业后基本留在大城市工作。他们完全与乡村没有任何联系,也完全不是乡村中的人。他们团体格局的特色与社会现实极其矛盾,社会是老人管制的社会,要讲究等级有别,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乡村式的差序格局与新思想相冲突,这种过渡时代的镇痛,这让青年们困惑、纠结、痛苦、疲惫。
  • 33、让我们互相吹捧,达到人生的巅峰!让我们互相喷损,好嗨哟!

  • 34、在我听周深唱歌之前,我一定同意这个观点。声音,无论男女,都没有中间立场。即使有,也只是一种跨弦效应。但是当我读完《歌手》,听完周深的专辑和一些现场直播后,我的观念改变了。为什么我们必须用性别属性来定义声音的美?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的耳朵感觉到,声音本身是美丽的。
  • 35、“夸夸群”的出现究竟是好是坏
  • 36、A|热度可能会很快掉下来,但对于相互温暖的渴望并不会消失,在这个社会环境下的压力和焦虑也并不会减少。无论是在校内还是离开校园,我们总归都需要一个可以被温暖、永远都不会被责备的小天地。
  • 37、也有人购买夸夸群作来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赠送给好朋友,这种行为传递着购买者的情谊,而不是真需要群里的夸赞,这样进群的人也就不在乎群里的人说了什么,让夸夸群失去了原先的价值。市场行为把夸夸群带偏了它原先的方向,让本来不需要意义的地方,承载着过多的意义,让想解构意义的人又回到意义中,逼着他们回头。
  • 38、不值得担忧。夸夸群中的对话,无论是求夸还是夸人,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一种正能量。
  • 39、只因为夸夸群“万物皆可夸”的原则,就想当然地给予夸奖,其折射出的网友对自己的言论不负责的态度,既是出于善意,也令人担忧。
  • 40、教师节的时候,家长跟老师说一声谢谢,在平常的时候家长多搭衬,这一点就可以了,
  • 41、不过,正如北大、清华在辩论中所指出的,真正的快乐永远来自自己的努力,乐观自信才能构建积极的心理状态。
  • 42、你这句话以句号结尾,表达了你想被夸的坚定信念。你一定是一个直着追求直接理想的人。
  • 43、苏嘉琪建立浙江大学校内第一个夸夸群后,很快就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同学或毕业生响应。清华大学毕业的木木建立清华校友群后,两天之内群成员达到500人。苏嘉琪也许出于好奇,可能更多带有营销专业技术的探险与开发的目的;木木感到工作疲惫与无助,渴望与他人分享交流。她推己及人,想到其他人也一定有这样的感触与需要。

  • 44、也有一些家长说:老师多不容易啊,你就这么伤老师的心,老师辛辛苦苦安排任务,老师第2天还要批改作业,那这个时候你作为一个家长不应该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来吗?
  • 45、在生活富裕,社会安定时,人们容易走向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实的自己。人们会发现在生命的真实性之外,所有的意义都是临时的假设,世界本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只是人的建构。因而人们就不知不觉解构生活的意义,让生活回归到无意义的状态。青年明知别人送来夸赞是不真实的,但他们就是要解构工作中的劳作,生活上的操劳所套着的意义,他们就是要在夸夸群的世界里忘掉工作中的目标,生活上的理想。
  • 46、·夸夸群扩展我的社交圈
  • 47、夸夸群最大的价值在于,给现实中无法倾斜的压力和苦恼卸去世俗社会的枷锁,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释放。收获肯定,其动力是源于人性当中对自我形象完美塑造的渴求。这主要表现在通过夸奖和被夸奖,收获传递正能量,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慰藉。
  • 48、毛群安表示,“完善生育政策”是新组建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因此,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慎重稳妥、统筹协调的原则,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组织调研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研究提出完善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 49、随着“花式夸赞”文化的流行,组建夸夸群无脑夸人的情况愈发兴盛,很多电商甚至借此机会敛财,那么,这种盲目的夸赞对于人来说究竟有无裨益?
  • 50、所以每当看到那个群里面有一些家长说:老师这么辛苦,咱们下一个节日一起凑钱给老师买朵花吧,也不多,每人300块钱。
  • 51、夸夸群的内容让人们受到激励鼓舞,变得积极乐观,在遇到困难时增加信心。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被满足。夸夸群则成为寻找心理安慰的绝佳场所。对求夸者来说,夸夸群弥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对夸人者来说,夸夸群给别人带来了欢乐。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理互动模式。
  • 52、万物皆商机,所谓“夸”出来的生意经。在“夸”变成一种消费项目时便体现了出来。在淘宝、拼多多、闲鱼等APP上都能搜到“夸夸群”定制服务。只要花钱,就可以享受到不同品质的服务。部分卖家还考虑到广大网友的需求,推出相应的配套服务,如点歌服务等。
  • 53、A|你用“脱敏”这个概念也许是对的。你拿这个个案来问我,但从中确实能发现很多东西。

  • 54、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月亮,是纯洁高尚不容玷污。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后的好情绪,是我们内心对于精神世界满足的代名词……
  • 55、“夸夸群”的特征
  • 夸夸群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掌控不当,便会令人膨胀。对于容易骄傲膨胀的人来说,当“发什么都会被夸”时,就会令人产生一种“既然我已经足够完美了,何必再努力呢”的消极,错误心理,从而迷失自我。
  • 56、夸夸群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掌控不当,便会令人膨胀。对于容易骄傲膨胀的人来说,当“发什么都会被夸”时,就会令人产生一种“既然我已经足够完美了,何必再努力呢”的消极,错误心理,从而迷失自我。
  • 57、爱“夸”才会赢,夸夸群的出现给人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以“夸”为马,不负韶华!
  • 58、还有一个理论,就是社会运动当中的“时尚”的概念,英文对应的是“fad”,即没有持久性的社会流行。那这个能不能用来解释这个现象呢?我觉得也是个方向。因为很多人预测夸夸群也好、喷喷群也好,不会长久。原因是什么呢?大家一时新鲜,觉得它跟自己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有契合。但时间久了,这种东西带得来意义吗?它意义生产的能力强吗?所以这个也是另外一种观点:就是说夸夸群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生命力没有一般亚文化强的现象。甚至连“膜蛤”都比它生命力强。
  • 59、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跟嘻哈文化一样,从话语的叙事上来说,一定是反主流的。那也许他们把它看成,即使在情况下,我们都能夸耀自己,颠覆了主流的认知和主流的价值观。我觉得这种颠覆性也可以考虑在里面。所以为什么要从反文化谈起?就是要看它在文化对峙当中的这种颠覆性。其实这种颠覆性看起来好像很微小,尤其是不具有政治的颠覆性,但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 60、先别好奇到底谁赢了,看过程和介绍~
  • 61、更难得可贵的是,每当随便过一个节日的时候,班里面总会有一些家长带头表示要请老师吃顿饭,要跟老师意思意思,老师那么辛苦,咱们是不是该买朵鲜花呀?
  • 62、Q|是的,因为它毕竟不同于以往的“志缘团体”,夸夸群里的成员们的异质性很强,没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之类。
  • 63、但是有一档节目是辩论赛,我看了之后,印象非常深刻,觉得也非常的有意思。

  • 64、你绝对见不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在夸夸群里求夸,比如,我去年满绩,求夸,我女朋友好漂亮,求夸,因为这些人已经有足够的幸福了,足够的自我认可。求夸的多数是一些自我怀疑的人,这时候,夸夸群就能给你自信。
  • 65、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 66、在不了解这种现象时,我认为这种群和服务是一些很无聊的人做的一件无聊的事情,但是当我真正了解时,反到觉得能增加自信心。如果生活中面对了一些问题,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肯定或排解压力。
  • 67、这件事情夸夸群会夸你这是你知识容量太多的体现,但是您能因为这样一句夸赞再也不学概率论了吗?最后您考了61分,你的室友跟你说还有59分的嘛,那您就可以直接退学了吗?
  • 68、是。首先,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受到大量夸奖。而夸夸群中萍水相逢的人们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在网络上交换善意、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传递正能量,甚至有些时候可以将这样的关系带到线下,成为真实存在的良友。
  • 69、比如感情上的压力,夸得你貌比潘安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找个女朋友抱一下”,面对清华男学长,北大女辩手反击道。
  • 70、然后我问我的最好的朋友,我说老师安排的这个任务明显不合理,既然不合理,我们为什么不反馈一下呢?
  • 71、现代人在第一兴趣和第二兴趣上容易实现,因为科技飞速发展,教育力量十分强大,社会富裕以至于能提供理想的科技条件,有技术探究上容易达到一定的成就;现代社会分工细密,通信工具先进,大量的信息能够得以分享,在实践中能取得丰富的创造成果。唯独人在人生自由上得不到保障,人们往往陷入科技研究的任务中,或者是社会分工的链条中,被动的跟着社会潮流奔跑而失去自我。
  • 72、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累积着,长期下来需要释放,夸夸群是个较好的释放渠道。在生活与工作中,一些青年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不满,需要找人倾述,找地方表达。
  • 73、当然很多小伙伴可能认为:每到一个节日来临时,都要给老师问候一下,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一年里面所有的节日每一个节日都用来问候一下老师,他所起到的效果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好。

  • 74、外媒说中国人平均睡眠9小时,你给祖国拖后腿了吗?
  • 75、群里面的确会有几个戏精的父母,也有几个夸夸的父母,这些东西其实通通都无所谓,我们只需要正视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 76、在语言学领域,存在着“礼貌”“认同”与“互惠”的交际准则。“礼貌原则”是指说话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运用一些包括夸赞在内的语言使得谈话能够顺畅地进行下去。“认同”是“新修辞学”思想的核心,“新修辞学”认为修辞是说服听众的艺术,夸赞即被视为获得认同的一种重要方式。“互惠原则”则是构建交际两端共享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构成人类社会群体的关键因素,“夸夸群”成员的互相夸赞也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这三项交际准则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民族心理、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赞扬自古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言语
  • 77、北大辩论队支持“喷喷群更有用”,部分观点是:
  • 78、如果找自己的同龄朋友倾述与表达,可能他们忙于学习、工作或生活事务,即使偶尔会接受表达,也不太可能长期应答。一个人老是重复相同的话,会让对方感到疲劳。再者生活中知心朋友不可能太多,而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却会络绎不绝。人与人的价值观不同,向好朋友倾述不一定能获得对方的认同。
  • 79、未战先热,北大、清华打擂台的消息一经放出,立刻登上微博热搜,有近2亿的阅读量。
  • 80、解铃的最终还是系铃人,缓解压力也好,获取安慰也罢,他人所给予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得靠自己的力量。最懂自己的人是自己,只有在自己的发心动念处才能找到问题与对策,他人永远是自我加工出来的一种现象。
  • 不论谁每日都生活在压力之中,但却无处释放、无人安慰,于是“夸夸群”诞生了,一扫互联网上成群的喷子和“网络暴力”,搭起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人们找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 81、不论谁每日都生活在压力之中,但却无处释放、无人安慰,于是“夸夸群”诞生了,一扫互联网上成群的喷子和“网络暴力”,搭起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人们找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 82、北大辩手立刻以例子反驳,“东北二人转、德云社的相声也带来了很多欢乐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单纯的快乐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83、夸奖,一个看似平常的词汇,却很难轻易的表达出口。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待人处事要谦恭而不外露。而如今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交流的日趋便捷使得传统观念发生了转变,也使得大部分人具有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有了新的实现的方式,比如近日“走红”的“夸夸群”。

  • 84、毕竟,夸是被夸了,但考试、学习一个没少……
  • 85、下面,就让小之带大家分析一下这股热潮背后的故事~
  • 86、夸夸群则能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定制贴心的夸奖服务。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夸夸群会带给大家“无条件”的赞美,让群成员们感受到生活的甜度,这无疑不是让他们增加了自信、减少了压力。
  • 87、埃航黑匣子数据显示与狮航有“明显相似”,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被查
  • 88、如果找长辈谈倾述与表达,也不一定得到安慰与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长的生活环境,因此认识世界与理解世界的价值标准各不相同。上一代人基本活在差序格局思维中,而青年们在团体格局中成长。
  • 89、大城市的房子根本买不起,这里说的买不起,不是近几年买不起,而是五六年甚至十年之内,都可能买不起。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房价也很高,况且泡沫很大,风险也很高。比如燕郊。这个城市就经历了房价暴涨之后的快速回落。如果不买房,手头的钱会严重缩水。因此,还不如返乡置业,支持家乡建设。
  • 90、此类现象的流行,本质上是满足了人融入社会的需要。这需要看起来是心理层面的“虚荣”,但实际上,它是在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被生存这一切实需要刻写入了人类的骨髓。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的原因。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的人类,发迹之初就是靠着群体的协作,到了社会分工愈发精细、明确的现代,人们更不可能孤身而活,存在于社会中,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想被他人夸奖,本质上是希望被群体接受,这既是本能,也有其积极一面。
  • 91、有人说:“这种夸赞虚情假意,而且带有功利性,许多人都明码标价你在网上卖‘夸人服务’。”然而我认为“夸夸群”的利要远大于弊,它的初衷是传播快乐、抚慰人心。
  • 92、可能我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为什么清明节的时候给老师说教师清明节快乐,为什么新春佳节的时候要给老师说新春佳节快乐?
  • 93、我方认为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社交方式。

  • 94、因为这个也没有什么,只要孩子在放学之后一直努力的去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估计十点也就能够完成了。
  • 95、A|一开始听朋友说最近夸夸群很火,然后有个朋友拉我进了清华的夸夸群,在里面夸人且被夸感觉很幸福,但身边又没有朋友在北大的夸夸群里,于是就自己建了一个,其实一开始只是想自娱自乐,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进来。
  • 96、月17日晚,来自清华、北大两所学府的辩论队在清华大学展开辩论,辩论现场引来大量学生围观。
  • 97、大家见过戏精的家长们,大家见过夸夸群里面的家长嘛,大家见过一些连具体事情都没有了解到,就急忙说收到的家长吗?
  • 98、辩论开始的这天,3月17日,哪怕你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也会发现早已人满为患,不仅网友们闻风而来,更有很多媒体人提前赶到,大家都想一睹这场“神仙”吵架大戏。
  • 99、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调、谦虚,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某些程度上便忽视了鼓励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会提出打击教育,有些父母会认为严厉一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这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常常受到父母的责备,长此以往,他们便更加地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
  • 100、‘夸夸群’的产生和走红一定程度表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较大,不能够很好的管控自己的心理问题。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夸赞容易营造一个融洽的社交氛围。同时,在中国的激烈竞争下,不少人有着被夸赞的需求。“夸夸群”满足了被夸者的心理需要,而夸人者也得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才能,各得所需。
  • 101、“刚买的小白鞋被踩脏,公交坐过站,求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