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艰难的事莫过于坦承过错。可是又没有一件事比得上坦然认错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 1、常吃谦虚恭敬恕忍宽厚的饭,多喝诚实礼让勤劳节俭之汤。
  • 2、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之心,即使拥有巨大的财产,他也不会感到满足,而不知足的人则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人世间的物质资源有限,人拥有财富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因此,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就必须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还必须心怀善念。

  • 3、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 4、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 5、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 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
  • 6、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
  • 7、皈依佛,要尊敬一切佛的身像,甚至连佛的画像塑像也要像尊敬真佛一样尊敬恭奉,不能产生任何对佛不尊敬的言行
  • 8、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
  • 9、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救世主和被救赎者的关系,而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父和徒弟的关系。
  • 10、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 11、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 12、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却有所求,那就是世间的善缘、有漏的善缘;反之,广结四缘无所求、不著相,无人无我无自无他,那就是无漏的善缘,那就能够成圣成贤。

  • 13、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
  • 14、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 15、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 16、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 17、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18、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 19、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 20、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 21、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 22、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调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

  • 23、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 24、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 25、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 26、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 27、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 28、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 29、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 30、要清净世间,首先我们每个人要先清净自心,要用因果来规范心念和行为。
  • 31、在真理上,一切法平等无有分别,离一切相。只有把真理上的种种虚妄分别去掉,才能真正无挂无碍。
  • 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32、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是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欲。持戒并不只是断恶行善,而是能生起对轮回的出离。忍辱并不只是压抑愤怒,而是能调伏内心的嗔恨。

  • 33、心存感恩,心灵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才会有好的心态,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 34、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 35、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
  • 36、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调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
  • 37、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 38、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39、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 40、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 41、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
  • 42、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 43、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要不离觉悟来讲奉献,既要有大慈悲,也要有大智慧,才不会偏于一面。
  • 44、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 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 45、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
  • 46、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 47、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 48、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包括你最爱的人,养大的孩子,包括你的财富,你的身体,最后也会回归尘土。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非永久拥有权。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所以,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 49、盲目的、没有节制的自由恰恰会给我们带来不自由,而对贪、嗔、痴的约束则体现出人类的智慧与觉性。
  • 50、没有成佛的愿望就不会有实现成佛愿望的执著追求,若无执著追求就不会凭空实现成佛的愿望,若要成佛首先就要发成佛的愿心即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要先培育生起增上心(责任心)等七种因果相续之心。
  • 51、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 52、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 53、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