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 1、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 2、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卢殷《悲秋》
  • 3、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
  • 4、会写“锤、凿、焚”3个字。
  • 5、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韩愈《荐士》
  • 便随莺羽三春化,只说蝉声一度愁。徐夤《长安即事三首》
  • 6、便随莺羽三春化,只说蝉声一度愁。徐夤《长安即事三首》
  • 7、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王建《宫词一百首》
  • 8、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 9、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 10、王陵夕照暮蝉声咽,几树白杨叶。张可久《越调·霜角》
  • 11、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王建《宫词一百首》
  • 12、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 13、莺圆肠转外,蝉细耳鸣中。王跂《遣怀》
  • 14、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 15、(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 16、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朱敦儒《念奴娇·晚凉可爱》
  • 17、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王建《宫词一百首》
  • 18、蚁行蝉壳上,蛇窜雀巢中。张祜《题圣女庙》

  • 19、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 20、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 21、葳蕤苍梧凤,嘹唳白露蝉。陈子昂《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 22、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 23、龙变孰能驯,蝉蜕乃真止。袁桷《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二》
  • 24、阳影里,见一簇寒蝉衰柳。高明《商调·二朗神》
  • 25、浅水干芦秋雨雁,荒村病柳夕阳蝉。王淮《旅馆书怀次韵》
  • 26、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 27、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和凝《宫词百首》
  • 28、阳影里,见一簇寒蝉衰柳。高明《商调·二朗神》

  • 29、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 30、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 31、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杨巨源《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
  • 32、昨日流莺今日蝉,起来又是夕阳天。司空图《狂题十八首》
  • 33、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 34、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 35、阳影里,见一簇寒蝉衰柳。高明《商调·二朗神》
  • 36、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刘长卿《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
  • 37、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 38、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 39、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文天祥《筑房子歌》
  • 40、南蝉抱树一时息,老鹤怀山终夜鸣。范梈《赠杨茂才》
  • 41、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白居易《花酒》
  • 42、绝忆水晶帘下立,手抛蝉翼助新妆。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 43、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 44、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张籍《夏日闲居》
  • 45、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白居易《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 46、如果我是一条鱼,我更喜欢我躺在沙漠里
  • 47、莫作沾泥絮,端如蜕壳蝉。方岳《式贤和杜夔府百韵过余秋崖下大篇舂容笔力乃》
  • (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48、(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 49、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 50、江浦荷花双鹭雨,驿亭杨柳一蝉风。杨基《省垣对雨有怀方员外》
  • 51、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52、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 53、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 54、到时自见成行雁,别处休听满树蝉。李频《即席送许□之曹南省兄》
  • 55、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
  • 56、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梦想、志向或理想的寄托者.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清晰、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 57、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 58、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王昌龄《送狄宗亨》

相关内容